庄子·秋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曰:“鯈鱼②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③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④。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疑难注释
①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②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③子:你。
④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诗文大意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www.xing528.com)
诗文名句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诗文欣赏
本篇节选自《庄子·秋水》,是《秋水》中的最后一段。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轻松闲适,同时诗意盎然。它叙述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一个力辩,一个巧辩;一为求真,一为尚美;一位拘泥,一位超然;读后让人会心一笑,沉思良久。
本文讲述两人一起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游玩,俯身看到儵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因而引起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鱼之乐的辩论。题目虽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交代故事背景之外,其他部分都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针式地将这场辩论推动发展。庄子要表达自己知道鱼之乐,惠施否定了庄子的言辞。且不论这场辩论谁是谁非,两人敏捷的思维和富含哲理的言辞,已经令人拍案叫绝了,可谓是怡情益智的享受。
这场辩论的绝妙之处,除了两人的雄辩,还在于它无穷的韵味,同时引发人的深度思考。辩论双方紧扣主题,而辩论者的思维却截然不同。惠施的辩言是依据客观的认知规律,作为两种不同的生物,鱼的喜怒哀乐人是不可能感受到的。庄周则从主观感受上来说,人乐则鱼亦乐。就认知规律来讲,庄子的说辞是推理诡辩,而这并不让人反感,因为庄子完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情”到鱼的情绪上,反而更衬托出庄子的快乐。
庄子看到鱼在水中,说鱼儿悠闲自得,这是他心境的体现。惠子马上追问,表现出重分析、对事物抱有求知求真的心态来。实际上这两位都好辩,只不过惠子是对事物寻根究底的探讨,而庄子则是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绪发挥到外物上,进而出现移情同感的作用。这里用鱼儿的快乐反衬庄子内心的愉悦,正因庄子对所有事物都抱着欣赏的态度,才有了超然物外的乐趣。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而不应过分拘泥现实,如此才会有物外之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