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到达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教师巧妙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像和冻僵的军需处长的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www.xing528.com)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说明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环节。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大声自读,读通课文;分段朗读,检查自学;快速览读,概括资料;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教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象: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立刻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教师又问学生:“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入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情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