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是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听课的效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听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研能力和教学技巧逐步提高并获得升华。
教师听课之前,思想上要充分重视,要有备而来,明确听课的类型。是平时课还是公开课?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因课型不同,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学习到的内容自然也不相同。不能在听课时只当“记录员”,要知道听什么,怎样听,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
听课对象的选择要广泛,因为年龄和教龄赋予了教师不同的特点。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但由于其缺乏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有时会对教学容量把握不准,不善于取舍,容易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而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教学精髓,了解学生特点,依据“必需和够用”的原则适当处理教材,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兼顾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真正体现出因材施教,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但是,资深教师容易落入教学理念陈旧的俗套,不善于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缺乏创新。因此,听课者应在广泛的听课学习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听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要听上课教师是如何以学情为依据分析和处理教材的;教师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如何确立,是否突出,如何解决;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及突破;如何运用教材,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是否有创新的地方,应用了什么新办法,新举措;教师的思路是否开阔,是否多向、多层次、多侧面地思索问题并开展教学;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严密,简洁易懂,吸引学生;肢体语言是否合适到位。
看授课教师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如何实现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有机结合为一体。看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怎样突出重点,析透难点,因材施教,贴近学生。看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主要是导语设计、问题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设计、课后作业设计、拓展内容设计、时间分配、节奏控制、内容过渡等。如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是课堂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课堂节奏的控制器,是教学思想的体现者。讲课中最忌提问的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好的问题设计既体现了教师思维的准确性和变通性,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体现出层次性、思考性、发散性、集中性、趣味性、过渡性和总结性等。如板书设计,精心设计的板书集科学、精炼、好懂、易记于一体,既能反映课堂内容全貌,又能突出重点,使学生兴趣盎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完善知识体系,再现教学情景。看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是否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匹配;传统的教学工具是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听课者要注意捕捉并领悟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学习宏观把握课堂的技巧,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目标。(www.xing528.com)
听课者要看学生是否主动与教师交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所提问题的正确性、逻辑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如何。
听课者要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及艺术体现,如导入艺术、启发艺术、评价艺术、过渡艺术、情境设置艺术、课堂调控艺术、课堂应变艺术等;记教师是怎样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记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情况,是否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练有所获。记录要有重点,详略得当,必要时可加批注。
要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做到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等。听课后,听者可设身处地思考一些问题:“这节课我该怎样上”,“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换个角度行不行”,“假如学生向我这样质疑该怎么办”,“为什么她的学生听课兴趣这么浓”等。
科学合理地听课一定会使教师受益匪浅,博采众长,学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一定会使自身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使教学生涯亮丽而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