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是促使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拓宽视野、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有的教师听了不少课,自己仍然不会上课。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说明这些教师的听课效率不高。教师如何听课才能提高呢?要想听课有所收获,关键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要事先和听课教师约定。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师备课时都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同行之间的说课、评课,课堂实践,不足之处都已改进。平时听课应有约在先,让被听者有充分备课的时间。这既是对听课对象的尊重,也是对听课活动的尊重,从而使彼此都有最大的收获。现在不少学校提出“推门听课”制度,不和被听课老师沟通,直接进入教室,结果很多老师准备不足,课堂效果不理想。
听课主要是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教师上课的经验,所以一定要做精心的准备。要了解自己所要听课的内容,强化对所听课内容的理解,并粗略在心里对本节课做一个教学设计,然后在听课的时候进行比较。这样能够更好地学习授课人的长处。要熟悉所听课层次的课标,了解对本层次教学所做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的目标和授课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拿到授课教师的教案,了解授课教师对本课的设想和意图,并了解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法的采用。了解授课教师的特长、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授课教师的言行举止也需要观察一下,目的是看教师在授课中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和长处。
听课的关键环节是学会看。看什么呢?看教师的导入,看上课教师如何导入,采用了什么方式方法;看上课教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这其中还要注意听清楚教师的逻辑语言是否精炼,一语中的;看时间的把握,不能先松后紧、先紧后松,还要注意课堂的整个教学结构;看教师的教态,是否有激情;看教学的效果,这一点很重要,不能华而不实。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想象与回忆,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除记录课堂导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板书、总体评价等主要方面以外,更应该记录授课者上课的思路和精彩的教学片段。听课要以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为主,要边看、边听、边思考,然后再有选择地进行记录,取其精华,记下有价值的互动过程、片段,学习好的教法。精彩的教学往往能触发灵感、激活思维,使你产生联想和想象。听课时一定要随时记下当时感想、感悟和收获,不要太依靠大脑记忆。(www.xing528.com)
及时进行综合评价,写听课反思录。听课笔记中除要设有“教学摘录”等常规栏目外,还应辟有“随感”“简评”“评课纪要”等特色栏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听课不思考等于没有听,有时如果光看课堂上的表面现象而不弄清教者的设计意图,从而进行机械的模仿,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因此,听课时要及时进行综合评价,写一篇简短的听课反思笔记。
听过课以后,仅仅停留在纸笔记录和领悟是不够的,我们要取得对课的理性认识,就必须亲自来上一节同样的课。听课中自己学到的教学方法、组织方法,自己对课的思索,还有一些课堂应变等,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实践验证。对于授课教师所表现出来的优点,自己可以加以改进或者合理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在实际运用中,既要体现出学习的痕迹,又要注意创造出自己的特色,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这样听课才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执教者的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