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节课的评价,不用从所有角度展开全面分析,因为这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只需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适宜的角度进行评价。但不管是选取一个角度还是多个角度进行课堂评价,都应该处理好这样几组关系:
他者与教者的统一。这里的他者,指听课的人。一般来说,听课人大多会站在他者立场上进行评价。但只有他者视角而没有教者视角的课堂评价是不全面的。他者立场和教者立场的结合,会使我们对课堂获得更全面也更正确的认识。但尽管听课评课活动中有时候会安排教者谈谈备课的设想和教学的心得,大概是由于教者对自身的教学过程缺少清晰的理性审视,因而大多只是叙述备课意图和设想,同时也由于大多数评课者他者意识过强,真正能同时立足他者立场和教者立场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情况并不多见。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他者立场,就是学生。我们的意思当然不是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我们强调的是无论是听课老师还是评课专家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意识,即站在学生立场上评课是课堂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应该”和“可能”的统一。我们容易犯的错误是,评价课堂时更多是立足于理想,甚至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因为没有人能做到。这样说并不是排斥对理想课堂的探寻,而是要立足实际去追求。有些课,立足实际看,应该充分肯定,但用理想化的标准衡量,就会觉得有问题;有些课,从理想化的角度看,似乎不错,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对当下的现实环境来说,并不具有可行性。 对这样的课一味肯定或一味否定,都会有副作用。只有将课堂的理想追求和课堂的现实可能两者相统一,这样的评课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才会更有意义。
教育与教学的统一。有人主张,把所有学科的教学都称为教育。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本质上说,所有教学都是教育。不是教育的教学,是被异化了的教学。所谓单纯的教学,就只能是技术,就只能是流水线式的作业,绝无艺术可言。我们姑且不说教书必须育人的大道理,每一学科的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习惯养成,无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不遵循教育规律进行学科教学,是绝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但所有教学又只能是教学。如果所有教学都成了教育,就失去了学科的地位,而且教育也可能成了架空的教育。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对所有学科都重要,对语文尤其重要。有些课,单纯从学科的角度评价,可能不错;但如果从教育的视角加以分析,就可能有严重的问题。对课堂的评价,教育也只能作为背景,着眼的仍然应该是教学,但依据的常常是教育的目的和规律。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成功的课堂,必定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必须符合语文课堂的教学规律,这就是共性;优秀的教师,必定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必定有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行为,这就是个性。评价课堂,不能因为对共性的强调,就否定个性,扼杀个性。也不能因为对个性的欣赏,而违背了共性的要求。
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这就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有着复杂的因素。评价语文课堂,除要处理以上几组重要的关系,还有多重矛盾需要我们辩证处理。但就日常的课堂评价,我们应该力求以简御繁。
一节课的目标首先要恰当,也就是要契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其次是具体。越是大而化之,越是笼而统之,越是没有价值,等于没有目标。所谓具体,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加以体现,而不是纸上谈兵的虚化的条文。再次是简明。这不仅是表达上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确立目标的能力考量。心中不明,就无法表达得明白;表达不明,常常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认识的问题。(www.xing528.com)
教学目标,还包含了隐性目标、长期目标以及不可表述的目标。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目标是否恰当、是否明确、是否简明,不是看教案上写出来的目标,而是看讲课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中所体现出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内容就是教什么、学什么。这是由语文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人教学的内容会不同。所以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评价,首先是看内容的选取和选取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教的角度看,应该教什么,试图教什么,实际教了什么,是主要的衡量指标;从学的角度看,想让学生学什么,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这些是主要的衡量指标。要注意的是,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师有着很大的自主空间,但又必须遵循规定。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通常所要求的内容正确和科学、内容的充实和饱满等其他因素。
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安排要合理。一节课都是由几个教学环节组成的。这几个环节应该是紧紧围绕目标组成的一个圆,即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指向教学目标。同时,这些环节和教学活动又应该是一条清晰而严谨的线,或者说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链,谁前谁后,应该有一定的道理,应该有一定的逻辑,不是随便的拼凑。这些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又都应该是一个各自独立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有一定的教学价值,还必须有一定的学习价值。
还要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遵循了认知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违背了这些规律,教学就是不成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考查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之间的关系。教的过程是否同时就是学的过程,学生是否在学的过程中体现出学习成长,教师的教学是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评价因素。
教学方法评价,我们一贯提倡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但并不排斥其他方法。所谓语文的方法,就是以语言活动为基本特征的方法。但其他方法如果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言素养的提高,自然也是好方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用法得当,就是好方法。所谓得当,从理论上说,应该具有不可取代性,或者说是最优化的方法,即运用这样的方法,切合具体内容、具体对象、具体环境和具体的情境,最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果换了其他方法,就会影响效果,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得当的。在效果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我们提倡简单的方法。因为简单就是低成本,简单相对来讲就是高效。
教学效果是最难衡量的一项指标。它包括了教育与教学、教学与学习、短期与长期、显性与隐性、效率和效益等多种二元对立的矛盾。教育效果好,教学效果未必好;教的效果好,学的效果未必好;短期效果好,长期效果未必好;显性效果好,隐性效果未必好;效率好,效益未必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