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升级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升级策略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容易忽视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多新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班级环境上,认为班级环境和谐更能取得外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对自我的认可。新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只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在调查中,新教师反映学校对教学反思比较重视,会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但反思团体以教师所在的学科教研组为主。

反思即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反思”是个体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是教师自我解剖的过程。维拉则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学主体对教学过程的解剖,教师可以对其中的各种教学行为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入思考,更强调教学的自主性。我国学者在教学反思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以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统一起来。申继亮教授则提出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教学活动和支持教学活动的理论、假设进行的深入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晰地发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通过对新教师的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更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适合程度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获取。但是对于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和对学生的评价,新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新教师容易发现问题,却很难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问题进行细致思考,然后解决,忽视了对学生学业技能以外的能力的培养。

一些新教师反映,其所在学校对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活动的安排不合理,除了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大多数中小学对教师所带班级也有严格的考评制度,并且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重要指标。这使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同样的考核内容,如何使学生脱颖而出成为每位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思考的重点。因此,在教学反思中,设置贴近考核内容的教学目标,删减与考核内容无关的课程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筛选最有效果的教学方法应是新教师关注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只关注分数,就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其他方面进行反思和深入研究。

教师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关注的重点。新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初期,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们教育教学理论还不够成熟,也没有更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新教师往往认为,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应更注重将实践知识和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尽快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法,对教学的反思也就局限于自身。他们认为只有丰富了自身,对教学反思有一定的体会和感受之后,才能够将重心转向学生的学法,自己在处理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问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容易忽视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多新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班级环境上,认为班级环境和谐更能取得外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对自我的认可。

校内的教学活动一直以来都无法与社会文化环境相割裂,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影响着校内的学生和老师,而社会文化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也越来越趋于表面化。以家长为代表的校外人士讨论的首要问题就是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好坏,教师教学的严格程度是家长选择学校或班级时要考虑的因素。这容易使新教师把反思重点转移到总结经验教训和提升教学效率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控好课堂,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班风,其他工作也会跟着有所提升。然而这种情况只会使教学工作向失衡的方向发展,学校也失去了培养人才的“初心”。(www.xing528.com)

教师教学反思关注的内容越全面,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帮助就越大。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教学反思层次较低的新教师更多关注教育行动,处理教育关系也停留在校内关系的处理上,少有新教师会主动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反思。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新教师其实也会关注社会文化方面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刚入职的新教师不善于处理的。因此,新教师在进行反思时,应尽量避免反思只停留在表面,避免因视角狭隘而导致教学反思内容不够全面,从而影响自身的专业发展。

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快节奏的知识更新使人们处在一个已有知识易过时的环境中。作为教师,永远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这就要求新教师不断学习和反思,总结以前的经验,汲取新的教育成果。教学反思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教师终身学习的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培养自己的反思意识。所有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应该树立反思意识,以批判的态度对待教学实践工作。只有从主观上真正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才能激发新教师对反思的热情,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高效解决。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曾经说过,交流是教育的前提,而对话是交流的前提。新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只靠自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间的对话交流。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团队,作为学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交流中,新教师可以看到其他教师的优势,比较得出自己的不足。同时,其他教师为自己提供了看待一些问题的新角度,拓宽了自身的思考空间,避免一个人独自思考,陷入“固步自封”的怪圈里。在调查中,新教师反映学校对教学反思比较重视,会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但反思团体以教师所在的学科教研组为主。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也主要讨论学科专业内教学内容,分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不同学科的教师抛开学科个性,应该有共性可寻,新教师在反思教育行动时应该与不同学科特征相结合,但是对教育关系、教育情境的反思是没有学科界线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有值得反思的共性。

学校应鼓励新教师组织非教研组反思团体,专家型教师、成熟型教师及新手教师在团体中都应存在,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新教师形成互相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反思氛围。团体内部定期组织交流的同时,团体间也应有所交流,以充分调动校内所有成员的智慧。作为新教师,适应小团体的反思氛围后,在大集体中就不会出现抗拒心理,从主观意识上也就会愿意反思、愿意分享,在交流中看到差距与不足,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使教师群体素质得到提升,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提升学校的凝聚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