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做深入的了解。曾经一个调查表明,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次数越多,对知识的记忆就越深刻。因此,语文教师也应依据这个规律,结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意见。在上新课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前看书,并形成自己的小教案,自己做课堂的小老师,讲给班级的同学听。应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学生讲的时候,教师则退居幕后,记下学生讲解过程中的难点、易混淆的点和讲不清楚的点,在学生讲完后进行补充。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可在学生讲完课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多指出其在讲解过程中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同样,在进行评讲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先参与试讲。同为学生群体,学生更容易找到对方的不足,找出问题的关键,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自己,也为老师的教学拓宽了思路。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要求教师做好教育中的引导工作,也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新课改更加强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一个高效适用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学生在各个科目的学习中会变得主动,自身的学习水平也会提高,更加有益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做到“简政放权”,减少对学生课堂的直接干预。教师也不能对课堂绝对放任,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引导。教师要适时对学生短期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每堂新课一开始,就出一道相关题目让学生回答,检验他们自主思考与学习的成果。也可以在班级设置一些朗诵、“课本变剧本”的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
随着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课堂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这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关注,让他们在轻松、易于理解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在讲解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时,老师可以找到与课文有关的视频或者音乐与学生们分享。对课堂效率的把握需要教师自己去评估,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利用影像资源让学生们短暂放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不应该将目光仅仅放在自己所教授的科目上,应该更多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多引导学生学习真善美的事物并践行到实际生活中。(www.xing528.com)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家长和教师都将学生的分数看得格外重要,甚至把考试分数作为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学生能力的体现并不完全体现在考试分数上,教师与家长应改变以考试成绩判定学生能力的观念。语文学科应该多培养学生的联想与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学生学习的科目和内容是多样的,不同的学科也会相互影响。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处理好各学科间的平衡,使得各门学科都能均衡发展。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很多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都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也没有在课堂上做好引导。我相信,只要教师注重发挥自己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巧妙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语文课堂就可以变得快乐高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