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城市实践逻辑辨析

全球城市实践逻辑辨析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城市的第三个是实践逻辑。没有一个国家作为大国崛起是依托于别国的全球城市来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建设全球城市,其实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必然要求。上海现在已经具有全球关联取向的态势。因此,上海更可能形成的是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北京可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更可能是一个专业性的全球城市。如果香港、深圳融为一体,这将是另外的一个全球城市,因为二者正好是功能互补。

全球城市实践逻辑辨析

全球城市的第三个是实践逻辑。

回答这一问题要看全球化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虽然现在贸易保护主义比较泛滥,但是全球化的进程还是势不可挡的。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制成品和金融部门的全球化,现在全球化的领域、部门越来越拓展,特别是服务从原来的不可贸易性到现在越来越可贸易。新型国际贸易,特别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包括近期发展势头更猛的技术服务贸易、跨境数据信息贸易,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领域、部门进入全球化。此外,劳动力流动的全球化趋势也很强烈。

到2050年,中国将是什么样的面貌?中国在世界经济当中到底占什么地位?现在讲是越来越走近世界中心舞台。不管经济实力还是综合实力,中国的发展都表明是强势崛起。因此,中国在作为大国崛起过程当中,需要有自己的全球城市。没有一个国家作为大国崛起是依托于别国的全球城市来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建设全球城市,其实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必然要求。

从现在看来,北京、上海深圳或者广州,如果把杭州也算进去,也就是这几个城市可以建设全球城市。既然如此,在这些城市当中,为什么最有可能是上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回答一个问题,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是需要一个还是需要若干个全球城市。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强国崛起的时候,不是一个全球城市的崛起,而是有若干个全球城市崛起。美国是最好的例子,英国也是,只不过现在英国有些城市衰退了,比如曼彻斯特。但在当时强国崛起的时候,一定是有若干城市成为全球城市。所以中国崛起过程当中也应当有好几个全球城市。在GaWC全球网络连通性排名前10位当中,其他国家包括美国都是一个国家一个,唯独中国占了三个,香港、北京、上海。这也预示着中国处在崛起当中。因为美国当时崛起的时候,它排进前10位的城市也有好几个。

全球城市有很多类型,如果从外部关联来区分,既有全球性关联取向,也有地区性关联取向。纽约巴黎是全球性关联取向,但是也有一些全球城市是以区域关联为主。有些全球城市是综合性的,有些全球城市是专业性的,在某一方面功能特殊。

作为全球城市,如果上海和北京、香港、深圳、广州、杭州要有所区别,上海是什么类型的全球城市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析客观的条件。

首先要分析城市的对外关联取向。从目前来看,上海、北京、香港、深圳,其对外关联到底是全球性取向还是地区性取向?这个研究国内在做,国外学者也在做。比较下来,人们发现上海在对外关联上更多的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发生关联。这种关联,甚至超过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香港、新加坡更多的还是与亚太地区的主要城市关联。上海现在已经具有全球关联取向的态势。(www.xing528.com)

其次要分析城市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研究发现,这个特征也是通过这个城市的对外关联层次、和哪种类型的城市相关联来决定的。实证分析表明,北京更多的是和国外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首都相关联,而上海主要是和国外的经济城市相关联。上海虽然不是政治中心,却是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商会的集聚地,目前数量北京最多,但是上海的增长势头较猛。在外交方面,总领事馆在上海,大使馆在北京。因此,上海更可能形成的是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北京可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等,更可能是一个专业性的全球城市。如何看香港呢?香港的未来定位,取决于和深圳的关系。如果香港、深圳融为一体,这将是另外的一个全球城市,因为二者正好是功能互补。香港成为全球城市,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特别是在中国还没有开放或者是刚刚开放的时候,充当了大陆和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很多资金是通过香港进来,很多商品是通过香港出去。现在香港的门户通道作用越来越弱了,上海和其他城市,包括香港周边的深圳、珠海等都崛起了。虽然这些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功能还没有香港强,但是若干年以后这些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功能也都可以发展起来。北京取决于其和天津是不是合为一体。如果这二者合为一体,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结合,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全球城市,但是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因为从现在北京的定位看来,是要明确作为首都的符号,非首都功能还要疏解。中国发展一个综合性全球城市,几个专业性全球城市,可能分布布局更合理。

上海已经有20年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经历,而且也已经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再加上早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就是远东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心,本身就有历史的传承。这就是说,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并不是凭空起造。既然如此,下一步上海的全球城市到底怎么建呢?

第一是要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当年,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时是从无到有的。现在上海的基础有了,全球城市的基本构架已经有了,所以关键不是拾遗补缺的问题,而是提升城市的一些核心竞争力问题。这是建设的主要路径,不管是打响四大品牌,还是优化营商环境,亦或是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其实都是围绕怎么来提升上海作为全球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2019年底第二届进博会上,习总书记到上海来,讲了四个功能。对照一下,就可以看出全部的问题都在于能级不高,该硬的硬核不硬,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五大构成要素不足,全球功能性机构集聚不多,集聚在上海的这些机构大多数是地区总部或者是全球生产者服务公司的分支机构,真正总部在上海很少。总部和地区总部差了一个能级。总部具有财权、物权、人权,因而就有了控制权(包括所有权)。地区总部更多的是区域里的一些协调。此外,全球功能性机构在上海的集聚,入度大,出度小。入度大,表明城市具有吸引力,可以吸引大量国外的全球性机构。出度小,表明缺乏控制力和影响力。这是上海能级上的问题。上海现在市场体系是最齐全的,包括金融市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金融门类上海都有,但是这些市场规模不大,很多还是国内的,甚至有些还是地区性的。

第二是要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上海的科技创新产业功能到2020年基本框架要形成,但是基本框架现在还看不出来,特别是从0到1的跨越。现在不管是科学发现也好,专利方面也好,还是新产业也好,新发展的理念也好,在上海还很少。关键技术方面的科技创新也没有重大成果。

第三是高端产业的引领问题。(1)从现代服务业来看,上海现代服务业占到70%以上的比重,却带来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下降和上海城市经济首位度的下降,这是一个悖论。服务经济比重越高,说明产业结构越优化,但是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趋于下降,经济首位度趋于下降,这个应该讲是不正常的。纽约、伦敦、东京的服务业比重占到80%—90%以上,但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仍然很高,还是能够维护较高的经济首位度。上海的服务业能级不高的具体表现是,服务创新不够、服务半径不够。服务业除了外资以外,很难走出上海范围。(2)从先进制造业来看。上海的制造业如果不能在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上占领高地,上海的制造业是没有出路的,根本保持不了25%的比重。成本没优势、规模生产没有优势。所以上海的制造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关键技术、关键元器件、关键材料上占领高地。工业经济的经济密度,上海、深圳相比也差很远,上海高端制造业能级也比深圳低。(3)从对外开放的枢纽门户来看。枢纽门户功能当中,从航运运输货物量来看,上海市已经8—9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集装箱的箱量超过第二位的新加坡一个等量级。但是在航运服务里,船舶租赁、船舶融资、船长培训等等,上海比较少。伦敦排在国际航运行业第一位靠的是什么?它的集装箱箱量散货量越来越低,而且基本上已经从伦敦转移到周边城市去。很显然,伦敦是靠航运服务排在国际航运行业第一位,因为航运服务可以形成对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4)从贸易来看,上海已经成为全球的订单中心、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但是贸易当中高能级的、高附加值的是什么?是贸易的结算清算。这个功能机构绝大部分不在上海,还在新加坡、在中国香港。贸易结算清算不在这里,也就没办法开展离岸贸易。(5)从枢纽门户来看。上海的枢纽门户主要是引进来的服务,还没有成为走出去的桥头堡。深圳有大批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靠香港的生产者服务公司为其开路。这些服务也是“走出去”的企业必须要有的。上海有哪些服务也可以伴随这些走出去的企业呢?上海甚至连小语种的服务都跟不上。总之,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四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这也是建设上海全球城市的一个很主要的路径,其实更主要的是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服务配套。纽约、伦敦、东京在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时候,确实是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它周边的地区和城市是灯下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纽约、伦敦就是一个很高的高地,就是面向全球市场、做全球业务,其周边的地区和城市,基本上都是面向国内的,但是这种状态现在已经得到彻底改变。纽约、伦敦也主动融入周边的区域一体化。它事实上是借助了周边其他城市的规模,经济学上面有一个叫“借用规模”效应,不是通过自身不断地扩大城市规模、“摊大饼”,最后形成大城市病,而是通过功能的分工,借用其他城市的规模,来配置全球资源。纽约、伦敦、东京现在就想办法把周边的地区和城市变成它们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一部分。对上海来说也是这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上海不可能在6 500平方千米里面完成全球城市的建设,一定是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当中才能实现全球城市这个目标。

以前也讲上海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龙头,而这个龙头就好像自己经济实力最大、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对周边的辐射、转移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上海要做的,如果基于建设全球城市的角度,就应该带着其他三个省一起来确定资源配置。最主要的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垂直纵向的分工体系,上海产业功能梯度转移的概念要消除。上海和周边的其他城市,形成的是水平协同作用。把上海本身具有全球配置的有些功能,让周边城市去做。水平分工是说该城市某一个领域、某一种功能可以高于上海。如杭州互联网金融做好,是对上海有好处的。做龙头,发展理念、思想观念上就要有重大的变革。这是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全球城市最核心的问题。

真正对上海本身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真正符合中央的战略意图,第一个关键是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怎么建设全球城市,第二个关键是上海怎么承接跨国公司近岸布局的需求。跨国公司如果在亚太地区进行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布局,它的核心点会布局在什么地方?根据跨国公司近岸布局区位选择的因素排序,首位考虑的是潜在市场规模,而不是像以前主要考虑成本。在亚太地区,潜在市场规模,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第二位考虑因素是产业配套。全球离岸布局有一个问题,分工越细,中间投入越多,中间产品贸易越多,每一次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都要加关税。近岸布局以后,如果把产业链、供应链集中在某一个潜在市场规模大的国家里,就会选择产业配套强的国家,中国肯定比印度强。所以中国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近岸布局问题。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都是战略考虑。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当中扮演龙头怎么呼应国家战略,包括上海发展自由贸易区新片区,都是和近岸布局互相联系的。近岸布局大部分的点都设在长三角,但是还缺一个总部功能。现在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才开辟一个新片区,在新片区总部功能可以有离岸金融、离岸贸易,所以今后近岸布局里面亚太的地区总部,实际上就升格为真正的具有控制权的总部,要发挥这个功能,现在放在长三角肯定不行,放在自贸试验区也不行,只有放在特殊经济功能区,即临港新片区。所以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其实是配套,和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也是高度配合的。上海建设全球城市要高标准,新片区就是执行高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