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处在稳步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正在着力推进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近几年上海在创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制度系统完善、创新主体形成网络、创新文化有力支撑下,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上海城市发展中创新内部四要素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就创新资源而言,上海重视人才吸引政策,但政府只关注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对中低端人才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导致中低端的高层次人才供应不足。在创新制度方面,上海市还是存在政策方面的空缺,产学研结合不够好,政策对创新活力激发不足。上海的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自发形成的文化,政府和社会缺乏引导。本土文化以“白领文化”“小富即安”为主流,缺乏进取精神与创业精神。从创新主体角度看,如何发挥上海“大政府”的优势,推动各区域、各产业、各园区和大学科研创新的互动,成为政府下一步行动的主要考题。
上海采用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主导型,即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政府主导是指上海市政府通过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明确科技定位,明确未来重大科技课题和产业创新方向,出台相应鼓励方式。市场主导是指企业通过市场需求,在参与国内或国际竞争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创新制度、创新资源、创新文化和创新主体四个方面,混合型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上海应该借鉴如下经验。
首先,在创新制度方面应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上海要积极促进产学研结合,着力推动产学研要素从“物理集聚”向“化学反应”转变。一是可以借鉴赫尔辛基,通过股份合作制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的做法,在上海科技园区设置产学研结合的专门协调机构;二是像巴塞罗那那样通过举办科技节、学术论坛、创新成果展示等,加强信息交流,增进知识共享,积极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环境氛围;三是学习日本通过政府引导,帮助建立以项目为纽带的虚拟创新合作联盟。(www.xing528.com)
第二,在创新资源方面应注重对外合作交流、着重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像巴塞罗那和赫尔辛基始终把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上海应高度重视通过联合研究、参与国际多边合作项目等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发展,提高了城市竞争力。同时,加快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步伐,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学习日本制定奖励办法,对各类创造型人才的创造成果给予肯定。充分利用各类不同水平的高校,不单单重视精英的培养,而应全面地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
第三,在创新文化方面应倡导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东京、巴塞罗那和赫尔辛基都积极研究了文化要素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从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与现代城市发展结合,活跃文化创新思潮。上海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时,要弘扬优良传统,宽容失败的城市人文氛围,循序渐进地培养公共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精神,这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在需要。
第四,在创新主体方面是政府适度干预、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建设创新推动型经济过程中,政府的重点应该是纠正市场失灵,如东京政府致力于创新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创新友好型市场环境的培育。上海市政府应是创新活动的引导者与调节者,通过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等措施来解决单纯依赖市场进行创新可能导致的问题。上海市政府不应是市场的替代者,政府的创新补贴与资助引导创新方向,但不应过多干预创新活动者的具体研究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