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层次与方法

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层次与方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城市整体文化意象城市整体文化意象是承载文化要素的城市整体空间所反映岀来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质、最具认同的城市精神、城市形象。2018年《伦敦市长文化战略》提出坚持“今天以及未来全球创意强城”的愿景。表3城市文化空间的层次与内涵资料来源:作者绘制纽约自17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贸易中心,“其经济实力,对思想和移民的开放以及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成为强有力的城市动力”[36]。

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层次与方法

自萨森提出伦敦纽约、东京为全球城市[28],对于最具代表性的全球城市、国际城市、世界城市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只有四个城市在所有资料中得到了一致认同: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29]。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几份国际城市排名报告中(表2),这四个城市也颇具代表性,尤其在有“文化因子”衡量的《全球城市报告》(Global Cities Report)和《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Global Power City Index)中,这四个城市的文化相关指标在所有城市中遥遥领先。本文选取这四个国际城市作为研究案例,探究其城市空间与文化发展的互动过程与演化机制,对于我国城市塑造文化空间、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表2 代表性国际城市排名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30—33]整理

考虑到文化空间不仅具有尺度和时间特征,还兼具功能性和需求度,为形成统一的研究标准,参考表1对现有文化空间各样化分类方法的梳理和辨析,并结合文化规划“从宏观到微观、引导城市整体发展”[21]的多层次目标,本文将城市文化空间界定为城市整体发展、文化功能分区、文化基础服务三个层次(表3),包含文化空间的城市建设物质要素及其所承载的城市文化精神要素。

①城市整体文化意象

城市整体文化意象是承载文化要素的城市整体空间所反映岀来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质、最具认同的城市精神、城市形象。根据《2019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报告》,在城市“文化交流影响力”(cultural interaction)方面,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显示出强劲能力,但“每个城市的优势各不相同”[31],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意象。

伦敦连续8年位居榜首,在文化交流的16个指标中,有13个位列前5名,其中世界级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机会领先于其他城市。回顾其发展史,伦敦成功地实现了从“工业之城”向“金融之都”“创意之都”的两次完美转型,是其借助辉煌历史树立了历史与现代、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国际城市形象。2018年《伦敦市长文化战略》提出坚持“今天以及未来全球创意强城”的愿景。伦敦文化推动着创意产业发展,主要包括电影、时尚和设计以及日益活跃的科技产业,“每年为英国经济创造470亿英镑,雇用1/6的伦敦人”[34],吸引世界级的机构和全球知名人才,为伦敦城市复兴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伦敦也以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和遗产资源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并提出构建“所有伦敦人的文化”[35],为伦敦人提供国际、多元、丰富的公共文化生活。

表3 城市文化空间的层次与内涵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纽约自17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贸易中心,“其经济实力,对思想和移民的开放以及世界级的文化资源成为强有力的城市动力”[36]。《纽约2050,只有一个纽约》(OneNYC 2050)提出“公平、增长、弹性、可持续、多样包容”[37]价值观和建设一个强大而公平的城市,这是对纽约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内在动力。纽约还是“创意产业中心”,据城市未来中心2015年报道,纽约市拥有全国8.6%的创意部门工作岗位[36],从根本上巩固了纽约市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文化空间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吸引力和居民生活质量,“所有纽约人都能轻松接触到文化资源和文化活动”[38],“将公民抱负与慈善家联系”[34],建设世界一流的文化空间,“在剧院音乐厅和创意活动环境评选中占据领先地位”[31]

巴黎在战争瘟疫、革命以及工业化、旧城改造中不断受到洗礼,“在这座城市留下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其本身就是一座蕴藏丰富艺术价值的人文城市”[16]。巴黎极为重视人文历史的保护与再利用,以此打造鲜明的城市特色品牌效应,使巴黎乃至整个法国成为浪漫、时尚、艺术的代名词。巴黎是世界公认的创意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生活中心”[34]之一,“以其‘生活艺术’而闻名”[39],《巴黎市文化政策》提出巴黎市文化规划主题为“遗产、创造和教育[40]

“东京起源于江户市,在17—18世纪的江户时期,已然成为日本商业、艺术和文化中心”[34]。今天的东京是创新与传统相融合的城市,一方面闻名于其历史悠久的神社寺庙以及表演艺术,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中心;另一方面“以美食、时尚、音乐、艺术、动画和科教的新趋势崛起,并成为创作者的文化中心”[34]。东京始终秉持着“干练、优雅、合作”[41]的精神,迅速从战后的废墟中振兴,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东京紧紧围绕2020年奥运会残奥会为核心,以建设“世界第一都市”[42]为目标,明确提出“以文化开拓东京未来,建设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都市”[43]

②城市文化空间格局

城市文化空间格局是承载文化资源的各层次城市空间与城市整体发展框架的耦合,各层次城市文化空间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文化服务设施空间、文化遗产资源、教育文化机构、文化产业空间、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强调完整性和系统性。依据2018年《世界城市文化报告》的文化统计指标[44],提取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图书馆、历史文化遗产、大学与科研机构、剧院、电影院、书店、咖啡酒吧、夜店舞厅、美食中心、社区中心、公共绿地及广场等文化空间要素,利用核密度分析法梳理文化要素的空间耦合特征,对城市文化空间布局进行判别与辨析(图1)。

图1 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文化空间核密度分析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Open Street Map开放空间数据分析绘制

伦敦文化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高强度的向心集聚性,并沿主要道路呈放射状延伸:在中央活动区内形成以伦敦西区和金融城为核心的热点区域,其中伦敦西区集聚了众多剧院、电影院等消费文化设施,金融城形成了以金融机构、企业总部为主的城市特色金融空间。巴黎文化空间丰富且数量巨大,整体上呈现出“中心集聚+外围扩展”的态势,形成以西堤岛为核心的文化空间集聚区,涵盖了巴黎圣母院卢浮宫、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巴黎第五大学等多种文化服务功能,同时在凡尔赛形成小型集聚空间,包括凡尔赛宫、小特里亚农宫等历史遗珠。纽约呈现出“一主多副、多中心”的文化空间分布特征,文化集聚中心位于曼哈顿中城和下城,副中心包括布鲁克林区的威廉斯堡、展望公园以及皇后区的阿斯托里亚等;曼哈顿中城和下城以创意多元文化和金融文化为代表,威廉斯堡以时尚文化为主,阿斯托里亚则充满着纽约典型社区文化的气息。东京文化空间格局受城市规划铁路网延伸影响较大,以“网络状+带状”形态覆盖拓展,千代田区作为文化核心区域,以传统文化为主、较好地保留了江户时代的文化,新宿、涩谷和品川区集聚多功能文化副中心,共同构成了东京城市文化空间网络。

③城市文化轴线

受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演进脉络与城市建设的交互影响,城市往往形成线性的文化轴线,引导城市布局,形成富有层次的空间序列;同时文化空间轴线也是城市文化的集中载体,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和独特魅力。

纵观四座国际城市,均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城市空间轴线(图2),伦敦和巴黎依托自然环境要素形成泰晤士河轴线、塞纳河轴线,纽约和东京以城市道路为载体,打造了曼哈顿第五大道轴线、品川—涩谷—新宿环状轴线。城市轴线不仅连接了实体空间,也能够反映城市文化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交叠变迁。以塞纳河为例,这条河流自东向西经过了巴黎第七大学、贝西公园、巴黎第六大学、巴黎圣母院、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卢浮宫、协和广场、波旁宫、荣军院、埃菲尔铁塔等多种文化空间,其中巴黎圣母院所在的西堤岛是巴黎城的发源地,卢浮宫见证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埃菲尔铁塔则是工业时代智慧与技术的结晶,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展现了现代文化的多元化与市民的多元需求。以文化为核心规划布局城市空间轴线序列,延续城市人文秩序底蕴空间,打造城市战略性文化品牌,激发城市和社会活力。

图2 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城市轴线示意图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功能要素的空间积聚,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分区文化的主导特质,打造出分区乃至城市的标志性名片。四座城市的文化空间功能极为丰富,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3):在城市核心区以历史文化空间为中心布局,辅之以商业消费空间、创意产业空间、教育空间等多种文化功能;大型生态型文化空间多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既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之所,也起到约束城市无序蔓延的作用;“复合功能型文化空间成为国际城市文化空间发展的趋势之一”[21],公共文化设施结合生态文化空间集中布置,教育型文化空间促使创意型文化空间的兴起与发展,消费型商业文化空间与创意文化空间高度复合化布局。同时,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素质也引导了特色商业文化空间的自发形成,如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以剧院为主的消费型文化空间、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与东京银座以时尚消费为主的商业型文化空间、伦敦金融城和纽约华尔街银行证券、跨国企业总部为主的金融型文化空间等。

图3 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功能型文化空间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文化基础服务直接面向居民基本文化生活,是满足日常公共文化需求的基底,也是营造城市特色文化氛围的载体。(www.xing528.com)

①文化设施配置与布局

基础性文化设施及场所是城市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保障性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所和独立消费文化设施等,强调公共性、服务性和保障性特征。从主要文化设施及文化活动的数量来看(表4),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的文化设施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的文化特征。巴黎在博览文化、阅读文化、表演艺术、影视作品的生产和推广等方面遥遥领先,有博物馆297处(是纽约的2.1倍)、公共图书馆1047处(是伦敦的3.0倍)、电影院836个(是东京的3.5倍)、电影节190个(是伦敦的3.6倍)[44],这主要得益于其悠久而持续的城市建设,沉淀了浓郁多元的人文底蕴与大量的历史遗产。“纽约和伦敦在音乐表演场所、美术馆、音乐厅方面有明显优势”[44],人口与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艺术与创意的迸发。而东京的书店和酒吧数量遥遥领先,其“购物和餐饮选择的吸引力排名第一”[31]

图4 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基础型文化设施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Open Street Map开放空间数据绘制

从主要文化设施的空间分布来看(图4),四座城市均呈现出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的布局形态,实现了网络化全覆盖。其中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艺术中心、特色商业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分布较为集聚,形成特色功能型文化空间,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形象,而图书馆、书店、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绿地及广场等基础性文化设施呈分散式均等化分布,保证文化设施的覆盖率与可达性,提高城市文化服务水平。

②文化活力氛围培育

城市承载着各种有形的物质文化空间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氛围,更汇聚着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历史积淀和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的城市灵魂。城市文化空间不仅是城市文脉与精神的物质环境集合,更是贮藏、展示和延续居民价值、情感、记忆的场所。多元的居民背景造就丰富活力的城市文化氛围,纽约每年有3万多场音乐表演活动[44]舞蹈表演数量更是超过伦敦和巴黎的总和。巴黎在节日庆典、电影节、文艺演出等方面领先,东京则是以“相互沟通和文化参与”为原则,将文化活动与生活方式结合,为市民提供了大量的文化活动机会,积极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吸引力。而对伦敦而言,2012年奥运会作为国际文化大事件,既是伦敦文化的国际展示,又是将国际文化资源带入伦敦的机会,为其经济发展和国际声誉带来积极影响。

梳理国际城市文化空间现状可以发现,每个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既具有独特个性,也具有相似之处,特性源于差异化的城市精神与人文脉络,共性则体现在包容多元的空间形态及其塑造机制。

城市文化的精神与物质空间塑造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审视和合理规划,国际城市遵循“多元需求与挑战—城市愿景与理念—分解发展目标—分解文化目标—空间/政策支撑”的规划范式(图5),建立统一全面的文化规划体系,将文化建设放置在一个整体有序的城市总体发展框架下统筹开展。一方面强调文化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空间性规划、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与支撑,将文化建设纳入发展战略规划、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等各个层面,如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可以从城市精神特质与整体意象着手,定义城市形象与城市未来,在制定城市文化战略时,则需注重将文化纳入空间策略、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区域更新和社会包容等全方位的城市塑造当中;另一方面在文化规划编制中,协调文化部门与发展规划、国土、经济、遗产保护、旅游、教育等横向部门,以及文化机构、社区组织、相关公众团体之间的积极合作,达成文化塑造城市发展的共识。例如在《创造纽约》编制过程中,纽约政府与当地艺术家、文化机构、企业、文化艺术专家、领导、社区居民等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资源评估和咨询调查,结合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确立了纽约市“包容、经济、弹性、社区、教育、公共空间、协调、部门健康[38]的文化主题,最终形成了综合全方位社会声音的城市文化蓝图。

表4 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基础型文化空间统计对比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44]整理

文化大事件策略日益成为当代城市文化再造、增值和营销的有效途径,与趋于饱和的城市物质环境建设相比,增量扩张更强调存量优化,激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促进社会融合经济转型,实现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等全方面良性再生,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实现文化事件可持续供给的有效性,必须倚赖系统合理的政策策略,将其纳入城市发展与空间策略的考量,制定一致有效的策略目标与实施计划,强调多方的公众参与,以文化大事件为触媒续航城市发展。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为例,首先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物质环境更新改造,“使得斯特拉特福德成为伦敦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现代化交通枢纽”[46];其次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伦敦东部地区转型为集中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和创新部门的生态城”[46]再者鼓励公共机构和私人对其进行长期投资,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建设;最后利用奥运场馆建设来增加就业机会,公共建设也作为“遗产”服务居民,提升地区吸引力。伦敦奥运会实现了伦敦东部地区的复兴,提升了伦敦的全球形象与综合竞争力。

图5 国际城市文化规划的基本范式(以纽约、伦敦为例)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参考文献[35,37—38,45]整理

国际城市文化空间呈现出服务多元化的功能性集聚特征,可以依托空间功能的梳理,激发城市文化的创新、交流和供给。

①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制定法律对历史街区进行划定并予以严格保护,将历史环境保护当作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立体、多维、活力的城市资源进行动态更新与利用,如在巴黎的建筑与遗产价值提升区,通过对遗产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形成延续性与创新性并存的城市文化价值,并建立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的资金保障制度,用于资源保护、设施配套和文化活动等。

②高等教育与科研的集群构建。优质的高等教育和科研集群是国际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之一,集群构建有助于科教系统的内部资源整合,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整体发展态势与空间布局,提升城市间与城市内部的人口、能量、知识、信息的交流质量,形成城市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

③生态文化空间的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际城市主要依托于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空间建设的紧密结合,激发生态文化与社会活力互动,提高城市文化气质与品质。伦敦以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泰晤士河整治为典型,通过立法、修建大型下水道、实施水质监控等手段净化水域,制定《大伦敦战略规划》引导协调“公—私—社区”三方利益,将河流拓展成为城市交通、休闲旅游等公共领域的组成要素,维护滨水景观空间质量,构建具有整体意义的开放空间,达到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

④特色文化空间的展示。城市特色空间是城市某种文化特质的重要表征,具有地域化特征和不可复制性,是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魅力所在。根据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应基于空间文化积淀与地域特色,协调现实性功能融合,发挥社会力量的能动性,通过城市更新或城市设计获得新生。

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催化剂,植根于良好的文化土壤,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外部环境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与指导,比如伦敦专门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小组以指引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其次,包容的城市环境是吸引创意人才聚集的土壤。本土与外来文化融入城市,激发城市创造活力。最后,创意产业的成功是多方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东京采取政府联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方筹集资金的方式,推动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在巴黎市政府的支持下,文化机构通过企业资助艺术家公私合作创意项目的方式,使文化既能吸引企业赞助,也能产生经济社会效益。

丰富且有层次感的文化基础服务空间,既是城市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的抓手,也是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重要载体。

一方面,国际城市以追求社会公平为导向进行文化设施配置,不仅要求设施在空间布局上的均等化配置,更强调以人为本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多样化、品质化与差异化逐渐成为未来文化设施配置的发展趋势,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人人共享与社会公平。如伦敦在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中纳入少数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建设少数民族的祷告场所等。

另一方面,在国际城市文化氛围塑造中,社会公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文化政策制定、文化事业融资、文化空间服务、文化创新、社区文化氛围营造等全方位事务参与。居民的意志共同定义和塑造城市,城市也同时引导、教化城市居民甚至旅客,最终使城市在不断交融与碰撞中形成其独特气质。如纽约政府与文化机构、非营利组织、社区团体等合作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多种族移民背景也为多元文化的孕育提供了优质土壤,“文化活动与特定社区相联系共同定义和激发城市”[34],下东区的意第绪语剧院、布朗克斯的嘻哈和涂鸦、东村的流行艺术和朋克摇滚、哈莱姆区文艺复兴时期的爵士乐和文学以及百老汇剧院文化等日益蓬勃,社区和基层组织在创造文化、定义分区方面发挥了革命性作用。《东京文化愿景》明确提出动员基层政府及部门、企业、非营利组织、相关公众团体和文化机构(包括新闻媒体、教育机构、艺术文化团体、文化设施机构、奥运会、残奥会组委会等),建立“全日本参与体制”[43],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文化都市”建设。巴黎政府组织社区居民与艺术家合作,创造有轨电车线路公共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