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关于智力障碍学生的习作研究基本是以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障碍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于普通学生,无论是在写作篇幅、用字偏误、词法句法能力、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表现,还是构思与切题的谋篇布局方面的表现,智力障碍学生都要比普通学生更弱,并且个体差异较大,但就总体而言,随着年级的增长,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逐渐提高,适当的语文习作教学对于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能够起到提高作用的[41]。另有一例个案研究显示,通过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措施,班级中智力障碍的随班就读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并完成习作任务,在写作格式更加正确工整、写作字数增加、标点使用更为准确、句意表达更加通顺、表达手法更为丰富,但是学生也存在作品虽多,但总体质量仍然不高的情况[42]。
由于习作是一个更高阶的思维活动过程,对于培智学校的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而言,由于发育上的障碍,在学习习作时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23,43]。
首先,由于神经系统发育造成的生理缺陷,会导致智力障碍学生在视听觉的信息登记、信息加工时遇到困难,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往往较低,加上其在感知觉、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很难注意到外界发生的变化,对外界事物的体验水平较低,身边出现或发生的人、事、物较难被注意或记住,当在课堂上谈论到相关的人物、事件时他们也很难回忆自己相似的体验,这使得他们常常会无话可说。加上智力障碍学生往往思维缺乏独立性、批判性,常常习惯于重复他人的回答而缺乏自主的思考,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词汇量的积累又很少,即使在相关主题上有话可说,表达的内容也非常有限或者仅仅能够根据范例稍微替换极少的组成部分,一些能力稍好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表达欲望,通常内容和方式也较为刻板,例如某位六年级的唐氏综合征的智力障碍学生在提到自己喜欢的老师时只是仿照学过的课文反复说“某某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某某老师穿黑色/黄色的衣服”,而很难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在课题组进行研讨交流时,教师们也普遍反映,虽然在平时教学中会注意渗透让学生尝试说话、写话等,但学生们确实在习作版块的能力表现是最弱的,无论是抄写、仿写或是更高级的习作能力发展都不甚理想。(www.xing528.com)
另外,习作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很大关系,与习作主体的非智力因素也有很大关联。学生是否有习作的动机和兴趣、是否有丰富且深刻的情感体悟、是否有信心完成写作任务并克服畏难心理坚持书写的意志力,也都会影响写作学习的效果,而这些非智力表现上智力障碍学生往往也较普通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在编写《学本》时,我们有必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充分考量学生参与到习作学习时存在的困难,并尽可能提供支持,帮助学生达到纲要的课程要求,发展出更高水平的习作能力,满足实际生活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