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石的分类
长石是一族矿物的总称,约占地壳总重量的50%,呈架状硅酸盐结构。按化学组成说,长石族矿物是一种碱金属(钾、钠)或碱土金属(钙、钡)的无水铝硅酸盐。
由于存在着钠长石与钾长石、钠长石与钙长石均可以互熔的情况,所以长石多以几种长石互溶物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其最重要的矿物有以下两类。
1.正长石
正长石是指解理面交角为90°的长石,属单斜晶系,成分上为钾长石或钾钠长石。若解理角稍小于90°的称为微斜长石,属三斜晶系。
2.斜长石
斜长石是钠长石与钙长石的互溶物,钠(钙)长石若在10%以上,即为斜长石。(www.xing528.com)
(二)长石的化学成分
长石的化学成分依其种类不同,主要成分为SiO2、Al2O3、K2O、Na2O、CaO、BaO,还含有少量其他杂质。
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长石原料的成分要稍复杂一些,但与黏土原料相比,其所含杂质成分要少一些。
长石在陶瓷生产中主要是作为熔剂原料,这是因为长石在1160℃高温条件下,能分解熔融成黏稠的液态物质,可填充在陶瓷坯体的空隙中以增进坯体的致密性,提高透光度。长石的熔融物还能溶解石英及黏土原料,促进莫来石的形成,使陶瓷产品获得较高的机械强度。用作瓷器生产的长石通常为钾长石,这种长石结晶明晰,易于坼裂,比重为2.56—2.59,硬度6—6.5,断口呈玻璃光泽。
生产陶瓷器,就是将上述这些原料进行配方和制备,做陶瓷器成型的坯料和釉料。当然,如前所述,中国古代陶瓷器生产原料复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窑系所用原料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现有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所用原料具有随意性和原始性,人们只是用其居住区周围的泥土做制陶原料,它们都含有大小不等的沙砾,其中大者可达8mm左右;如南庄头陶片、仙人洞陶片、甑皮岩陶片、青塘陶片的分析都显示了这种特征。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虽然还是就地取土,但在一定范围内是选择那些易于成型、干燥收缩和烧成收缩都较小的易熔黏土作为制陶原料,可谓就地选土;当所用黏土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就会在黏土中加入诸如炭化后的草木碎叶和谷类的碎壳煅烧后的贝壳和各种沙砾,亦即考古界所谓的“羼和料”。自此以后,原料的选择、精制和配方工艺随经验的日益积累而不断取得进步,如逐渐认识到原料的粉碎和淘洗的作用,提高了原料的纯度和工艺性能;在北方从易熔黏土配方发展到高岭土和长石的配方,在南方则从易熔黏土配方经过瓷石质黏土配方到瓷石加高岭土的配方等。最终,陶瓷原料主要表面在地域的差异上:在南方,如浙江、江西、福建以及安徽南部都盛产瓷石,各地所产瓷石的化学成分相差不大,主要由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组成,是一种含SiO2较高和Al2O3较低的,并有一定量的溶剂的制瓷原料,用此制成的瓷属高硅质瓷。在北方,如河南、河北、陕西和山西等地所产的制瓷原料,多为二次沉积黏土,其中纯者的化学组成接近纯高岭土;不纯者则含或多或少的石英、云母、碳酸盐矿物和铁、钛等杂质。但它们都是含Al2O3较高和SiO2较低,并含有一定CaO的制瓷原料,用此黏土原料制成的瓷器都属高铝质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