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物清洗理论及实践:保护文物价值,清除病害

文物清洗理论及实践:保护文物价值,清除病害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文物保护实际操作中,对这些文物保存产生严重破坏作用的污染类病害,有必要清除。文物保护的核心是有效、全面保留它的价值内涵,修复的目的是完整展现文物价值。对于威胁文物实体安全和严重影响文物价值整体展现的病害可适当予以清除。只要文物的价值并没有遭受损害,价值信息没有丢失,保护处理就是正确的。文物原状是指器物最原始状态、出土时状态,还是收藏时的状态,应根据具体情况讨论。

文物清洗理论及实践:保护文物价值,清除病害

(一)污染病害对文物实体的影响

文物实体污染物是指文物实体在使用、传世过程中,附着于文物实体表面的非文物本体组成材料或非文物本体组成材料转化产物的物质,即文物实体表面附着物(包括孔隙表面的附着物)。文物的污染类病害就是那些由于引入了外界的污染物,使得文物实体材质发生了形貌、结构和性能上改变的病害现象。文物实体表面污染物及其结合的状态是错综复杂的,首先是一部分来自大气环境及地下埋藏环境的污染物,使文物实体产生了有机质材料糟朽及其析出物、砖石质文物风化产物、金属材料的腐蚀产物等,这部分污染物通过上述文物实体的腐蚀降解产物与文物实体表面结合,即多层物质叠加在文物实体上。其次是另一部分污染物附着在文物实体表面,并未引起文物实体材料的腐蚀降解。污染物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附着在文物实体的表面,此类污染物有时还能隔绝空气和水分,使有害气体和水分无法与文物实体接触,对文物实体起到保护作用。上述分析表明,文物实体上的污染物对文物造成危害的方式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有时还具有有益的一面。总之,文物实体材料种类复杂多样,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文物实体的表面污染物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从现代科学保护的角度,对这些污染物的利与弊进行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对文物实体表面的污染类病害都应进行分析检测与价值评估,以测定它们可能蕴含的价值信息,以及在文物保护、保存中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以所含价值、危害严重度作为污染类病害的评价标准,用于指导文物保护实践。一般情况下,文物实体的污染类病害具有有益和有害两种属性,即“利”与“害”两个方面。

有益是指污染类病害对文物实体造成的“益”远远大于“害”。某些污染类病害可以反映文物的使用功能、埋葬规格、埋藏条件、埋藏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埋藏的地质地理环境等信息;有些能反映地球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地震造成器物材质变化的信息,这些都是自然条件变迁研究的重要依据。有些也可能是社会变革的因素导致的,是各种材料及金属材料使用的证据,反映出古代生产、生活、科学技术、工艺技术发展的水平和历程;有些针对由污染导致的金属文物腐蚀产物及其结构的研究是冶金金属腐蚀与防护科学以及冶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某些金属文物实体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本身既蕴含着历史信息、科学信息,也对器物本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隔绝外界的空气和水分,避免文物实体与环境中有害物质接触,具有防腐蚀功能。尽管这种腐蚀产物也是一种病害,但不能随意地去除。

有害是指污染类病害对文物实体造成的“害”远远大于“益”。某些污染类病害会对文物实体和价值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胁,有些使文物实体表面发生霉变,如室外文物实体表面地衣、苔藓以及微生物生长等。这些生物体均以文物实体材料作为生长的营养成分来源,对文物实体进行吞噬,有些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氧化、还原性物质和其他腐蚀性物质,对文物实体造成侵蚀。某些文物实体材料的污染类病害产生的腐蚀分解产物,会加快自身的老化、损毁速度,如青铜器腐蚀产物有害锈,一旦有了有害锈,青铜器腐蚀速率会显著加快。对于金属文物而言,其腐蚀过程中产生的腐蚀产物依附在金属表面形成锈迹、锈斑、锈块,使金属表面呈现出不均匀性。在具有不均匀性的金属表面暴露于潮湿环境中时,表面易形成一层带电的电解质液膜。根据化学原理,带电的电解质液膜产生电化学反应会显著加速金属的腐蚀。在金属表面存在电化学反应的条件下,金属表面会分为阴极区和阳极区。阴极区表面状态比较良好,金属能得到有效保护,但这是通过牺牲阳极区来实现的,阳极区则成为牺牲品,阳极表面被不断氧化腐蚀。有些金属表面的局部会有性质特别稳定的锈块存在,实际上它也是促进腐蚀活泼区加速腐蚀的因素之一。在文物保护实际操作中,对这些文物保存产生严重破坏作用的污染类病害,有必要清除。

当污染类病害对文物实体造成的“益”与“害”均等时,需要对“利”与“害”做综合考量,解决病害的“留”与“去”问题。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综合评估涉及考古学和材料学等专业领域,需要多学科的参与,但其基本目标还是应从延长文物寿命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保护文物实体的问题。任何情况下,有效地保护文物实体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文物实体不复存在,那么文物价值也会随之消失。

文物保护的核心是有效、全面保留它的价值内涵,修复的目的是完整展现文物价值。保护文物实体从根本上来讲是保护文物所蕴含的价值信息,所以判断文物实体污染类病害是否需要清除时,首先应衡量它对文物的实体是否有害以及危害程度如何。对于威胁文物实体安全和严重影响文物价值整体展现的病害可适当予以清除。只要文物的价值并没有遭受损害,价值信息没有丢失,保护处理就是正确的。

文物实体上的污染类病害被去除之后,文物的原状可能会发生改变,这时需要采用一些修复的方法,恢复或部分恢复文物实体的原状。文物原状是指器物最原始状态、出土时状态,还是收藏时的状态,应根据具体情况讨论。因此,将文物实体恢复到哪一种状态,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对于文物实体上的污染物进行处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实现文物价值信息的全面保护和文物价值的完整展现。污染类病害常蕴含文物实体在地下埋藏、长期流传过程中的各种历史信息,以及文物实体所附着的周围环境物质带来的相关地域、地层的信息,这些也是全面揭示文物价值所需要的信息。例如,散落在社会上的“出土”文物,它们往往带有污泥、锈蚀之类的污染物,就可能蕴含了出土地点、出土的原始条件等信息,甚至有助于文物真伪的判定。前些年,曾有一些简牍面世,业界对其真伪有很大的争议。有的研究人员往往随意地把文物实体表面的污染物如污泥、杂质之类的东西,不经检测分析就完全清除干净。这就有可能丢失了探索其原始出土地点、出土环境的一些重要原始信息,给鉴定工作带来困难。

(二)文物实体表面污染类病害的清除原理(www.xing528.com)

文物实体存在大量表面,包括孔表面等。由文物实体质点模型可知,表面质点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是不对称的,所受力不饱和,存在剩余力场,具有吸附其他物质质点的能力,易吸附气体、液体分子,也能够与某些金属离子结合,产生结晶类物质。

文物实体的污染类病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物实体表面吸附外来物质质点,产生污染;二是文物实体由于吸附外来物质质点使自身质点发生了改变,由一种质点转变为另一种质点,这两种情况都可被视作为污染类病害。

文物实体污染类病害的去除,通常指的是对文物实体表面污染物质的清除。对于文物实体表面污染物质的选择性清除或者处理工作十分重要,污染物是否被清除需考虑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文物实体无害降解产物,有的降解产物是稳定的,包含着历史沧桑感以及美学价值,降解产物对文物实体的埋藏环境、使用功能等具有研究价值,此类污染物不应去除。

第二,具有保护作用的污染物,此类污染物可能对文物实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如铁质文物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能够阻挡氧、水、污染气体等对文物实体的腐蚀,对文物实体寿命无影响,一旦清除,文物实体会出现新的腐蚀,加快文物实体损毁速度,因此应当予以保留。

第三,已成为文物实体结构部分的污染物,有的文物实体在腐蚀过程中原始质点逐步转变为腐蚀降解产物,或被外来其他质点取代,污染物已成为支撑文物实体结构的一部分,如果清除,文物实体会出现残破,或致文物实体形状消失。此类实例很多,如高度矿化的青铜文物,原始的铜质点几乎全部转变为铜的矿物质点,如果将铜的矿物质点清除,则青铜文物也将随之消失。再如出土的丝绸印痕文物,文物实体中的蚕丝质点已完全腐蚀、降解殆尽,留下的质点空位被土壤或其他矿物质质点取代。从材料角度而言,这时的文物已完全“异质化”,属于“异质文物”,即与原始状态的文物本体材料完全不同,但仍保持文物实体的全部或部分原始形态。

第四,有害污染物。有害包含了多重含义:①对文物实体材料有害,此类污染物会加快文物实体材料的腐蚀降解,直至使文物实体完全损毁,如青铜器的有害锈。②破坏文物实体的外观形貌,有的污染物虽不会腐蚀文物实体,但由于具有覆盖作用,会影响对文物文字或纹饰的识读和辨识。③保护处理过程中需要清除的污染物。文物保护工作中往往需要将加固材料渗透到文物实体内部,但由于文物实体表面,特别是孔表面吸附了污染物,阻碍了加固材料的渗透。因此,上述此类有害污染物在文物保护处理过程中必须清除。

从文物实体质点模型分析可知,污染物的清除就是将污染物的质点从文物实体移除。一般而言,文物实体污染物的清除方法有三种:一是化学方法,即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质点溶解、分解,使之清除,过程中常有新物质生成。用氧化剂、还原剂、络合剂等化学试剂清洗的方法,属于化学方法。溶剂清洗也是化学清除过程,其生成的新物质往往是被溶解物质的溶剂化,在化学概念上是新物质。溶剂清洗文物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可依据“溶剂参数理论”和“弗洛里-赫金斯参数”等相关理论进行筛选。二是物理方法,清除过程中污染物质点没有发生改变,不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常用的机械剔除、高温气化的技术措施就属于物理方法。三是生物方法,利用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质点“吃掉”,转化为易清除成分然后清除,此类过程一般会有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这是生物方法典型特征。例如,生物酶清洗污染物,通过生物活性物质“酶”的代谢作用,将污染物分解清除,属于生物方法。

文物实体污染物的清除是一个庞杂的技术体系,对各种文物实体表面的污染物来说,清洗、清除时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并适当控制清除的范围,绝对不能伤及文物实体,更不能造成文物价值的丢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