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是在完全没有一点工业基础的条件下建设的。之所以建这座塞外钢城,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包头的北部有座宝山——白云鄂博。1954年6月,中央财委批准包钢厂址勘测报告。根据史料,包头地区曾是一片荒凉,这儿根本没有工业,基本的农机具也要到外省市购买。当时在昆都仑河两岸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大部分是在荒野上临时支起帐篷,席棚居住,也有的租住在当地农民的凉房或磨坊。他们风餐露宿,对北起阴山脚下、南到黄河岸边、东起包头旧城、西至哈德门沟的几百平方公里范围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其间,先后有200多人的勘探队伍和苏联专家对白云鄂博铁矿进行了地质勘探,探明那儿蕴含了丰富的铁矿石和稀土矿。
1953年初,时任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苏谦益带领专家组开始包钢的选址工作。他们顶着凛冽的寒风,一路从武川、百灵庙到达白云鄂博。这些地区正是苏谦益曾经领导大青山游击队与敌人殊死战斗过的地方。如今一座草原钢城将崛起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内蒙古高原,相信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们也会含笑九泉了。
考察后,包头被认为是个理想之选。它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北挨白云鄂博,有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南临黄河,有丰富的水资源,西靠“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产粮区,东有京包铁路和富饶的土默川平原。
然而,白云鄂博不是座普通的山,山上有蒙古族的“敖包”。“敖包”是蒙古族祭祀的地方。挖祭祀的“敖包”是蒙古族最忌讳的事情,会受到整个民族的反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多次派人考察白云鄂博的矿产资源,正是由于受到蒙古族僧侣和牧民的强烈反对及抗争才作罢。从这一点看,在保卫祖国资源上,蒙古族同胞是立了大功劳的。(www.xing528.com)
开发白云鄂博铁矿,虽然是建设自己家园的需要,但出于对民族的尊重理解的原则,苏谦益明白,必须谨慎行事,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决不能简单地下令迁敖包。于是,他协同自治区领导乌兰夫同志,多次深入牧区,召集僧侣和牧民代表座谈,诚恳地讲道,几百年来我们受尽外敌欺凌,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贫穷,工业落后,没有钢铁,不能造机器,不能造精良的武器。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千千万万先烈为了新中国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今天,为了建设包钢,需要我们搬迁敖包,这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千秋大计。
很快,蒙古族同胞的思想工作顺利做通。蒙古族活佛按照宗教传统来选择吉地。经过反复商谈,决定迁到离白云鄂博40多里的白云查干山。敖包的移址仪式十分隆重,乌兰夫同志主持了迁址仪式,牧民们身着民族服装,静听喇嘛诵经,场面庄严肃穆。许多老牧民还虔诚地跪在路旁。由于整个迁址仪式非常慎重并严格按照宗教传统进行,蒙古族群众非常满意。这个消息一经传开,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高度评价蒙古族人民顾大局、明大义的可贵精神。同时这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又一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