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们回到北京,住在南河沿的中组部招待所。当时招待所里还住着“48·21”(即党中央在1948年送到苏联去留学的21个人,包括李鹏、邹家华、叶选平、叶正大等人)的全部同学,我们在苏联都认识,我在莫斯科给他们办过进大学的手续,大家一见面都很兴奋,这也算是当时的“海归派”吧。到9月份,他们都回莫斯科去上学,这里只剩下我和赵施格两人了。
1951年正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刻,我见到的中央领导一个个忙得不可开交,国内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医治国内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建设情绪高涨。我作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回来了这么久,在国内跑了很多地方,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和很多领导,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高涨的热情,受国内政治环境的鼓舞,也觉得热血沸腾,希望早日参加工作。但干什么呢?我也该认真地考虑我将来的去向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见到了周总理。总理说,你们出去看了一圈,对国内的情况有了一点认识,下一步有些什么打算?
我们同声表示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总理很高兴,问我们:你们学什么专业的?
赵施格说:我是学钢铁的。(www.xing528.com)
总理说:那好,鞍钢正在恢复建设,你就到鞍钢去吧。
我说:我是学机械的,我的主攻方向是汽车,我的实习都是在苏联的汽车厂进行的。
总理说:那好极了,你再回苏联去,苏联援建我们100多个项目,其中有汽车项目,你以第一汽车厂的代表身份去参加他们的谈判,你大学刚毕业,顺便再到苏联的汽车厂去实习。说完,他当场给我国驻苏大使张闻天同志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我。就这样,在总理的亲自安排下,我成了第一汽车厂的第一名职工和中国派往苏联的第一名汽车工业的实习生,从此开始了我为之奋斗终生的汽车生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