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安排练习不可能面面俱到,那练习的设计就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在设计练习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可以针对其重难点设计下面题目:
(1)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有几位小数?
1.2×0.4( ) 6.2×0.04( ) 13.3×3.1( )
(2)根据111×3.5=388.5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11.1×3.5=( ) 1.11×3.5=( ) 1.11×0.035=( )
另外,为了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和纠正学生常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较大容量的集中练习,对教学内容的难点部分要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进行分散练习。
如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中,试商是难点之一,我就安排了一些口算练习:( )里最大能填几?
40×( )<340 60×( )<19 20×( )<150
70×( )<295 30×( )<260 50×( )<360
还有在四年级解方程中有这样的例题X+10=50,我记得当时学生只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数﹑加数﹑和”这样的思维去解方程,而忽略了此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对学生的正确的思考形成了障碍,此处就需要老师对解题思路作疏导,要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强化学生的思维入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填空练习:(www.xing528.com)
根据等式的性质,在圆圈○里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举个例子:
X-25=60 X+15=49
解:X-25+25=60○( ) 解:X+15-15=49○( )
X=( ) X=( )
X+25=60 X-15=49
解:X+25○( )=60○( ) 解:X-15○( )=49○( )
X=( ) X=( )
这样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题,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