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开展批注。由于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立场不同,理解问题的深入程度也不同,所以学生在批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批注的内容与教学主旨截然相反的情况。如果出现此种矛盾,就需要教师适当地给予指导。
(一)基于文本主旨指导批注
批注是具有独特性的,反映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如何防止学生的个性化批注偏离教学主旨,这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基于教学主旨展开教学,通过科学地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批注。教师应该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教学设计实现教学主旨和文本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批注不偏离文本主旨。
批注过程中,教师要较好地引导学生以文本主旨为基调进行思考,让学生认识到面临道德抉择时,要有坚守的意志;面临诱惑时,要能明辨是非。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刻围绕文本的主题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批注,例如,让学生对“最后短短两小时,有那么重要吗?”进行批注,目的是引出文本主旨,让学生体会到诚实、信用和道德的意义。教师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学生按照问题的顺序,层层推进,确保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完成批注,最后得出了要坚守住道德、抵制住诱惑的结论,实现预期的批注目的。(www.xing528.com)
(二)基于文本逻辑指导批注
也有一些学生会不按设计路线开展批注,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的个性化批注偏题,这时教师就应让学生理解文本的逻辑,引导学生回到设计路线上来。可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作为参考。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关注只放在花生“低调、默默无闻”等品质上,却简单地认为桃子、石榴和苹果的性格“华而不实”。而课文所表达的是,要内外兼修。教师指导得非常好,巧妙地强调:“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注意这个‘只’字。”老师让学生关注“只”字的含义,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真实逻辑和思路,形成了正确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