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含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即相对于欧美国家发生的由本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具体来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特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由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含义是指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背景(即属于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我国无产阶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的革命前途(即社会主义社会)。其中的“新的领导阶级”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特别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们的革命性质是一样的;它们之间的区分不是在革命性质上,而是主要在上面所讲的“四个新”上。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我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主要目标是我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逐步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里的“总路线”是指我们党和国家在某个历史阶段指导全盘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制定各方面具体工作路线和政策的根本指导路线,具有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的重大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即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后来被合称为“三座大山”;但要注意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内,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比如,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对象主要是国民党新军阀,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对象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对象主要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由近代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所构筑起来的,分别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其中,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也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而且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离开了工农联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动力,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针对其在革命中的两重性,要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含了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具有不同历史特点的革命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如果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最主要的是要通过斗争获得的。要实现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手中:第一,必须建立以巩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领导权的关键;第二,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第三,必须建立一支由自己独立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保障领导权的坚强支柱;第四,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达到以正确的决策引领革命运动,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外部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内部的封建主义势力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因此,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为标志,主要由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能完成,也无力再完成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以五四运动为分水岭,我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接过了革命旗帜,开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继续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朋友和动力之一,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推进革命,经济上就要保护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保护民族工商业,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农村土地革命是把农村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而不是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但要提醒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再是以往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等基本国情出发,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特别是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指导,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经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完整论述了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经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个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而且这两步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第二点,这个革命的第一步已经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了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无产阶级(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革命的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其目标是要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和消灭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剥削阶级制度,最终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三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实际是指坚决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胜利是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革命转变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地掌握着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此外,中国革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也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只能迈向社会主义。比如,外国帝国主义决不会希望或帮助近代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而走上强国之路,它们入侵中国的目的在于使中国沦为其依附国,以便实现其掠夺、压迫的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指导和援助,苏联也绝不会允许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与其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还要注意: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有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以上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也曾经对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实际危害。总之,要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就必须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内在逻辑。(www.xing528.com)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此处的“基本纲领”是指革命政党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任务而确立的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具体展开,就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强调要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强调要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并保护民族工商业。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党领导下开展的唯一一项具有双重革命性质(即一方面具有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的革命活动就是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后来,一般把经济纲领的具体内容简要概括为“两没收、一保护”。“两没收”针对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即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及其利益,“一保护”针对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利益。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以什么方式、走什么道路夺取国家政权,并不是随心所欲地选择和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基本国情,总结革命道路探索中的经验教训,冲破“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确立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开始,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为起点,毛泽东强调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走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其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如果不能建成稳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就会犯历史上诸多农民起义所犯的流寇主义错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打土豪、分田地”,满足农民阶级对于获得自己的一份土地的历史诉求,中国共产党以此获得了最深厚的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证明,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不断扩展红色革命政权,才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正式宣布:“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彻底实现。
从历史上看,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建立都遵循的是马克思所提出的暴力革命原则,即“武装夺取政权”,在此基础上,总结社会主义运动中革命成功的道路经验主要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的城市武装暴动之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苏联主导解放之路。后来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只有中国、越南、古巴、朝鲜等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垮下去。这种对比雄辩地证明:以独创性的革命精神,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主体力量所取得的革命果实是最稳固的,不易流失。总之,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逐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了中国的革命实际,突破了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的教条主义做法,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典范。对此,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当时在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这种独创性得以实现的根源在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方法论指引。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近代中国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革命引向胜利,一条根本性的经验是:必须坚持把从域外传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近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中国革命两次失败和两次胜利的经验教训,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比作党在中国革命中克敌制胜的三个主要法宝,系统地论述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5]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这就是新中国的国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中国的政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就是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就是新中国的政党制度。以上四个方面构成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而其中的国体,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具有最根本的意义和决定性的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是中国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的基本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