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讲的“新市民”既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也包括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变成拥有城市户口的新市民,即“村改居”市民或者称为“过渡型社区”居民。过渡型社区是特指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由“动迁户”居民所构成的社区,它是区别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特定社区,既带有农村社区的特质,又体现城市社区的内涵,属于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的中间型社区。其特点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不完全松散的人际关系、协作互助精神、权利意识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逐步形成、社区自治程度明显加强。[96]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不能仅仅理解为是户籍的变动,其内涵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即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转移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空间转移;与城市建设有关的地域扩展;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97]同时,它还是一个“农村经济模式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型,农村物质生产从分散型、粗放型、低水平向集约化、机械化、高水平提升的过程。”[98]也就是说,农民在成为城市新居民后,必须尽快完成新身份的转化,因此,加强新市民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而且对新市民进行社区教育具有特殊性:新市民社区凭借大城市的多方面支撑优势,承担着多重职能,但其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又远远落后于原有的城市社区;新市民群体是处于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人数众多,素质差别大,职业分布广,缺乏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新市民社区教育目标具有双重性,即既要让新市民适应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又必须重视新市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人们对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认识普遍比较模糊,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不够。[99]
对于如何加强新市民的社区教育,学术界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主要成果集中在2000年后。
对于这一问题,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郭彩琴等人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为例,对过渡型社区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该书在阐述过渡型社区教育概念内涵、文化建设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过渡型社区在课程、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队伍等方面发展的建议。(1)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变迁以及居民闲暇时间增多;开发的原则是要立足社区,以人为本,以及整合性与生活性;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核心课程和社区本位课程;并对规范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程序进行了简要阐述。(2)教育内容选择应遵循全员全程全面、灵活实用、短平快的原则,加强扫盲教育等补偿教育,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突出社区特色,丰富社区教育活动内涵,优化教育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3)提出了过渡型社区生活化教育的模式,即社区教育活动要把人的主观意念和客观需求变成教育课程,并以生活的方式在日常生活和超日常生活中进行传递,实施这一模式的路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解决居民的生活实际问题,重视社区情感的投资与培养,力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结合。(4)对过渡型社区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队伍的网络构建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100]此外,还有人提出了过渡型社区教育模式构建的对策:选择政府先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主体构成;构建以校地合作为主的联动发展模式;扩大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创建互享机制;创建以职业再造为主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区其他要素参与的教育经费筹措渠道。[101]
此外,还有一些人对加强新市民教育进行了研究,如:
认为新市民社区教育培训的宗旨是使城镇新居民具有市民意识,培养市民公德,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转换角色,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合格的城镇新居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必须根据人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社区教育培训方式要做到技能培训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堂培训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教育培训与终身学习相结合。[102](www.xing528.com)
提出了构建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位一体”的“村改居”社区教育模式。“四位一体”包括:深度信任、充分参与、健全规范、拓展网络。认为要从信任的角度,培养“村改居”社区失地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要从参与的角度,重视开展具有特色的“村改居”社区家庭教育,丰富“村改居”社区教育内容,突出职业技能培训;要从规范的角度开展社区教育,完善社区教育立法,加强社区教育政策法规的可操作性;要从网络的角度,充分发挥政府在现阶段“村改居”社区教育中的主导作用。[103]
提出了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模式,包括:(1)统筹型是农民工社区教育的主导模式,即由一定区域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群体组织出面,或相互联合组织本区域内农民工社区教育。根据行政级别的不同,可以分为市、区、街道、乡镇四维亚层次,实施主体是乡镇一级。(2)互惠型是农民工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即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实体,根据双赢和自愿的原则,根据当地区域发展的需要,联合举办农民工社区教育。(3)辐射型是农民工社区教育的拓展模式,即以企事业单位及学校为实体中心,积极主动参加农民工社区建设教育。(4)实体型是农民工社区教育的超越模式,即是依托实体性机构(主要包括实体性中介组织管理和培训机构)实施农民工社区教育。[104]
介绍北京市朝阳区对流动人口进行社区教育的一些做法:专门制定了《朝阳区实施流动人口教育培训工程总体方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组建以朝阳社区学院教师为核心的师资队伍;确定精神文明素质、法制观念、安全教育、文体活动、专业技能五大培训内容;编写了流动人员培训教材;区流管办与区教委、区社区学院、各街乡流管办各司其职进行管理;围绕街乡流管办主任、街乡流动人口协管员、各类流动人口三类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建设;教学基地依托街乡社区教育中心(文明市民学校)及社区学校、社会资源、企业三个板块。[10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这些城市新市民要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就必须进行再学习,改变已有的一些观念和生活方式,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社区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对这一群体组成的社区及其教育特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加强新市民社区教育的建议,这些都说明新市民的社区教育问题正在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一些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目前关注这个问题的人还不多,研究成果也较少,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比较粗糙而不深入。而且在所提对策中对新市民社区的特点突出不够,不少人是在加强社区教育的一般意义上泛泛而谈。再有,研究中有人提到的生活化教育模式,严格地讲这不能算是一种社区教育模式,社区教育模式应有组织、管理、运行等构成要素,其实,不管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还是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都为社区教育的生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即是说,把社区教育生活化当作一种指导社区教育发展的理念更为合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