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研究:内涵 本质与特点

农村社区教育研究:内涵 本质与特点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传统农村教育最大的缺点在于忽视了当地生产、经济的实际,人为地将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农村、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分割开来。认为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农村社区教育主要有中心校辐射型、农科教结合型、三教统筹型、社会与学校双向参与型四种类型。

农村社区教育研究:内涵  本质与特点

人们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与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1.对农村社区教育内涵、本质及特点的总体描述

人们一致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是紧密联系农村社会的一种旨在促进农村社区成员发展的大教育。围绕这一核心观点,学术界有多种表述,如:

认为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质在于教育社会的一体化,其内涵包括几个方面:改变把教育看成仅仅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事情的观念;把农村学校教育纳入农村社区发展的大系统中;密切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联系;实现本社区的普通教育、农业劳动技术教育和成人扫盲教育等的统筹;增强学校的开放性,建立社会参与、监督、管理教育的机制。农村社区教育具有如下特点:结构的区域性,表现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因区域性农村经济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平衡、因地域间的差别而形式多样、社区教育内容具有地域性的特色;教育层次的基础性,表现为农村文化教育的普及性、农村思想教育的普遍性、农业技术教育的启蒙性;教育结果的实效性,表现为教育结果的显效性、教育内容的广泛实用性和教育功能的持久性。[4]

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大教育。其本质是发动农村全社会(社区)对农村教育的参与,使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统一的社会性“经济—教育”体系。而传统农村教育最大的缺点在于忽视了当地生产、经济的实际,人为地将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农村、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分割开来。[5]

认为农村社区教育主要是指在“以乡镇地域为主的社区内,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融为一体,与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为促进社区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社区内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而进行广义教育的网络体系。”认为目前在我国开展的农村社区教育主要有中心校辐射型、农科教结合型、三教统筹型、社会与学校双向参与型四种类型。[6]

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旨在提高农村社区全体人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从而发展农村社区的教育活动。[7]

2.从分析农村社区的特点出发探讨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

人们认为,农村社区教育除了具备社区教育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是由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不同所决定的,因此,一些人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认为农村社区成员除了地缘关系,还有很强的血缘关系及业缘关系,而城市社区很少具有血缘关系;农村社区成员的生活圈一般都比较稳定地集中在本社区范围内,而城市社区成员的生活圈较大,跨社区工作的比例很大;农村社区较多地受传统文化的制约,而城市社区更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农村社区领导者在本社区具有很高的权威,而在城市社区,这一“权威”往往受到社区内更高级别的党政企事业单位的制约;[8]农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或农村经济)为基础的规模较小、结构较为简单的社区,农业生产活动(或农村经济活动)是农村居民赖以为生的基本手段;农村社区人口密度较低,每一社区人口聚居的规模相对较小;农村的职业种类较城市要少,使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当前农村社区主要有村庄社区模式、村庄联合社区模式、集镇社区模式、以某一地处农村的较大企业或事业单位为中心的农村社区模式等。[9]

厉以贤对农村社区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首先,农村社区是“自然的社区”。表现为农村社区具有自然的疆界,体现着农村社会发展的自然要求。其次,农村社区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体现出高度的一体化,社区既是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工作场所,生产与消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再次,农村社区成员社会文化心理具有高度一致性。悠久的历史是构成其社会文化心理一致性的基础,密切的亲情乡情是其社会文化心理一致性的纽带,大致相同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文化心理趋于一致的基本条件,乡土观念是其社会文化心理一致性的核心。因此,农村社区是较为典型意义上的社区,代表着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而城市同一个社区中的成员,可能因行业归属及来源地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同时,在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相分离的状态下,社区成员必然要以经济生活为中心,这就势必削弱其对社区公共生活的关心程度。另外,在城市社区中,社区没有自身的经济功能,社区成员和驻区单位没有利害关系,不利于培养责任感和归属感,也难以形成社区氛围;驻区单位更容易各自为政,形成条块分割的局面。[10](www.xing528.com)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农村社区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一些人对此进行了探讨。如有人按照社会生产方式,把我国农村社区分为三类:城中村社区、城郊社区、新农村社区。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特征表现为:地域分布广泛;居民素质不高;社区居民从事的产业具有多样性;社区的经济、文化和技术相对落后;社区的血缘和地缘关系亲密。[11]还有一些人分析了我国乡土社会具有的“土性特质”“差序性特质”和“礼治性特质,认为当前我国乡土社会向后乡土变迁,其主要表现是由“辈分权威”向“知识权威”转换、由“亲缘关系”向“业缘关系”转换、由“礼治约束”向“法治约束”转换。[12]

由于农村社区具有的不同于城市社区的特性,就使其社区教育也具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学术界把这些特点总结为:农村社区教育可以集中地满足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实施目标除了指向社区的文化发展与社区安定,还具体地与社区内主要产业的改革发展目标相吻合;要花较多的精力去防止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落后意识、落后形式的侵袭;组织与实施农村社区教育的动力或阻力往往都直接来自社区领导的重视与否;[13]更加需要关注和重视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的教育;更加需要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必须以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实用科学技术、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14]向多功能、综合性实体发展,主要体现在幼、小、初、中、职、成、高直到老年各类教育的综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教育、经济、社会、科学文化的综合;与农村经济社会联系密切,具有为农村社区发展服务的直接性特点;全民性;关注社区全体成员的成长;[15]教育对象同质性较高;教育自发性较高。[16]

3.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教育特点的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一些人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特点进行了研究:

李继星对小康前后农村社区教育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形成的标志有:该社区经济已达小康标准;建立了社区教育的统筹协调领导组织且运行健康;建立了开展教育、体育、卫生等活动的成体系的事业实体和产业实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全程教育、全面教育、全员教育等特征基本具备。作者还对小康前后农村社区教育的差异进行了比较:(1)小康前农村社区教育大都未开展起来;小康后的农村社区教育大都处于起步或发展的初期,基本具备了现代社区教育的一些性质。(2)小康前农村社区教育以实用技术为主;小康后开始较多地关注日常生活、文化基础、思想道德、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内容。(3)小康前农村社区教育投资的重点是校舍、培训场所建设;小康后则开始较多地投入到软件建设方面。(4)小康前农村社区受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小康后农村社区受教育对象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特点。(5)小康前农村社区教育结构多数是低重心、金字塔式的;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结构的重心明显上移。(6)小康前农村社区教育主要靠事业实体来实施;小康后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愈来愈多地依靠产业实体来实施。(7)小康前农村社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党政机关或党政领导的统筹或支持;小康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比小康前明显地加强。[17]

刘海燕总结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1)社区教育目标任务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即其主要任务是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但同时又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离农教育”,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出贡献。(2)教育内容具有由农村社区教育向城市社区教育过渡的中介环节特点。(3)社区教育结构中既有农村社区教育的成分,又有半城市化社区教育的成分,还包含城市社区教育的成分。(4)在社会认知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认为当前我国农村开展的各类培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区教育。农民包括村干部对农村社区教育的认识普遍比较模糊,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不够。[18]

卢炫烨总结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人的新农村”与农村社区教育观念革新,即不仅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和改革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更要帮助广大农民从生活、思想、知识等多个方面发展成为新农民;“物的新农村”与农村社区教育行为变更,即要在农业、居住环境社会福利保障等各个方面实现由“旧”到“新”的转变。[19]

总体来看,我国学术界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及特点进行了一些较好的探讨。突出表现为不少研究没有停留于就事论事的层面,而是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特点的比较、小康前后农村社区教育特点的比较、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教育等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使研究更有深度,更全面。其间,人们对于农村社区特点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弄清了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才可能较好地进一步思考农村社区教育的内涵、本质与特点。同时,人们对农村社区特点的归纳与总结较为科学全面,且有一定的深度。具有代表性的是厉以贤教授的研究,不但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而且还把其与城市社区进行了比较,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全面地把握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农村社区是“自然的社区”、农村社区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高度一体化、农村社区成员社会文化心理具有高度一致性、农村社区教育以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实用科学技术及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教育具有过渡性特点等观点,都是非常正确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尽管人们对于农村社区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探讨,但在研究中对于农村社区教育中的“农村社区”的特色还是突出不够,不少人列举的农村社区教育的本质和特点仍然不是农村社区教育独有的。如把区域性和教育社会一体化作为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和实质就没有突出农村社区教育的特色。二是还需对一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比如,传统农村教育与现代农村社区教育有什么区别?明确这一点,是探讨现代农村社区教育本质的前提。再如,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实现小康社会是不是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必要条件?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思考的问题,但目前人们对此研究很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