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思想史研究-1986至2016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思想史研究-1986至2016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指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容、特点、目标、意义、功能、发展历程及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等方面的研究。[12]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区党组织或是由居民自发组织的,为实现社区共同目标,对社区各方面人群进行的以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的,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实践。

所谓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指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容、特点、目标、意义、功能、发展历程及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1.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容、特点的研究

主要观点有:

认为社区思想教育是社区工作者所进行的一系列影响社区居民思想观念使之发生变化的社会活动。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12]

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区党组织或是由居民自发组织的,为实现社区共同目标,对社区各方面人群进行的以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的,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以及道德法制教育。[13]

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基于社区成员特定的互动关系、社会活动、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他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进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人与社区和谐、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社会实践活动。”[14]

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内活动的所有居民为教育对象,以思想政治道德为内容的实践教育。”其特征有主客体关系多样性、互动性和多变性;内容上突出方向性和实用性;方法上趋向生活化等。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层次包括基础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中主要是社会公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对社区居民进行政治思想、道德面貌、世界观、信念、理想以及对改革开放的承受力等方面的教育;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教育,即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和文化要求的教育。[15]

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观教育、法制观教育、民主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16]

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有教育目的的政治性、教育对象结构复杂化、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等方面。[17]

由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者没有能准确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没有把之与德育的关系搞清楚,存在着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与德育等同,甚至认为其涵盖德育内容的错误倾向。

2.对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及任务目标的研究

人们一致认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人、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观点有:(1)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化解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推进城镇管理现代化,实现新世纪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远大目标的迫切需要;[18](2)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及社区建设职能变化的需要,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决定的,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客体多样化、工作环境复杂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区社会化的必然选择,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保证和导向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激励和凝聚功能、转化功能;[19](3)社区思想教育的任务就是要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文关怀,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20](4)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意识、社区意识、参与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推进居民社区参与的经常化;[21](5)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包括塑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和现代文明需要的人,以及组织调动全体社区人群参与到社区建设中,进一步实现公民参与两个方面,具体目标是指塑造个体人格,引导行为向理想方向转变,在实践上关心、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的、社区的各方面活动,因此,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塑造人、保证社区和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现代化新型社区的实现及实现公民社区参与。[22](www.xing528.com)

从社会、社区、个人等方面去阐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任务目标等是正确的,但人们所提的观点大多失之空泛,有喊口号之嫌。

3.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

对于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一些人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马奇柯在其2006年博士论文中的研究。他把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演进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改革开放前,这其中又分为了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时期(1949-1953年),城市居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无序向有序、由单一作用向协同作用转变;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初建时期(1954-1958年),居民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和支持居委会的自治工作,但这一时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发生机制基本上属于外源性的接受机制,评估机制形式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曲折时期(1959-1977年),政治被强化,居委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动员职能显著加强,自治功能、服务功能等严重弱化。第二时期:改革开放以来。这其中又分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重塑时期(1978-1986年),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机构和职能得以恢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蓬勃开展;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时期(1987-1999年),实现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方式方法和手段途径的转变,由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向服务互动模式转变,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等相结合;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时期(2000年到今),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各界联动,居民群众参与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23]邱其霖在其2010年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基本沿袭了这种分法,只是在具体的时间节点上略有区别而已。

此外,李支连把我国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分为三个阶段:1987年以前,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不自觉的阶段;从1987年开始到2004年,随着社区党建的正式提出,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半自觉”的建设阶段,人们在逐渐熟知“机制”的情况下追求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但经常将方式方法的改进或制度体制的完善直接等同于机制建设或创新;2004年后,“自觉建设”的发展阶段,是机制理论研究与机制建设实践逐渐相知相促直至基本统一的阶段。[24]

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史进行回顾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我们反思历史,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但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

4.对中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

一些人对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指出两国在教育内容、教育载体与途径、教育方法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有区别:

如张宏伟认为美国一贯重视发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用主流价值观来沟通多样性的人和多元的文化,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社区的具体工作当中,融合各种教育因素及中介,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美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5]谈利雅认为:其一,在总体特点上,中国具有教育目的的政治性、教育对象结构的复杂性、社区工作侧重于提供社区服务的特点;美国具有强调渗透性、推行专业性、注重实践性、注重整体性的特点。其二,在教育内容上,两国都维护统治阶级、社会和国家利益,离不开社会制度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了传统与现实的统一。但两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在出发点、价值观、本质内容、文化内涵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同。其三,在教育载体上,两国载体功能趋同,都重视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但两国在载体的社会协同性、社区教育、宗教所起作用、大众传媒导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四,在实施方法方面,两国虽方法各异,但目的功能趋同,且都注重灌输和渗透结合。其不同点在于社会实践教育法的效果不同,以及显性教育法和隐性教育法使用有差异。[26]

陈翱在其硕士论文中对中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比较:在内容方面,中日两国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注意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潜移默化的形式、提倡集体主义,但日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偏向由己及人,中国则强调集体主义。在教育途径上,中日两国都充分利用各种场所,以生动的实物和理论教育人、熏陶人,善于组织社区内居民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活动,都强调大众传媒的重要性。但中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日本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实施方法方面,中日两国大体相同,但中国侧重显性教育,方法缺乏创新;日本则侧重隐性教育,较多倾向于多渠道、潜移默化的方法。[27]

学术界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作了一些探讨,有助于人们了解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功能及发展历程等。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对我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梳理,正确地把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功能概括为满足社会的要求、促进人的发展和社区的发展等方面,对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国的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些比较,还有一些人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如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对促进居民社区参与作用的研究就较为具体而具现实意义。但研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明确,不能较好地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两个概念。如前所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德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我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长期把这二者混同于德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相并列,甚至以思想政治教育去替代德育。黄济、王策三曾指出,思想教育“指的是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的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教育,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28]另外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品德,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29]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意识形态,而德育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不少具有普适性,是所有公民都要遵守的基本准则,不一定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其次,不少有关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功能的观点都大而空,没有联系社区实际对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再次,在对中外社区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时,一些研究没有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有拔高自己之嫌。如在比较中日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只是讲到两国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但是,日本注重公民道德教育,我国对这个方面重视不够则没有提到。另外,其所提的一些观点也值得商榷,如认为中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但事实上,我国整个社区教育都是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可能例外而呈现出自下而上的特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