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结果: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学术思想史

研究结果: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学术思想史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基本问题是指社区教育管理的内涵、特点、理念、发展历程等方面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上海等地成立了一些社区教育组织,但这时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这个阶段是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与社会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或是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

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基本问题是指社区教育管理的内涵、特点、理念、发展历程等方面内容。我国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

在社区教育管理内涵方面:有学者指出,“所谓社区教育管理就是对社区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进行合理组合,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17]有人认为,社区教育管理具有四层涵义:是教育行政权或管理权的运作、是教育政策法规及其责任的管理运作、是为满足社区成员教育(学习)需求所提供的管理服务、是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沟通协调的组织行为。社区教育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的教育力量、社区教育机构、学校教育系统。[18]还有人指出,我国社区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政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组织管理制度;工作运行制度,如社区院校设置规定制度、社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经费投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果认定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社区教育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信息与档案管理、对社区教育开展情况的协调与检查、对社区教育的督导等。[19]

在社区教育管理特点方面:有人认为,社区教育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地缘整合性、时空广延性、立体开放性。[20]陈乃林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他在2006年提出,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有:协调性,即要协调大教育系统内部各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协调社区教育系统和外部各系统的关系;服务性;多元性,即管理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中介性,这是社区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使社区教育得以通过实现人的社会化来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21]2009年,陈乃林再次提出,社区教育管理的特征有:人本性、人文性是其根本特性;管理方式具有民主管理和自主自律的特征;管理空间具有地域性和开放性特征;管理品质具有实践性和实践理性的特征。他还进一步指出了社区教育管理行为的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社会主体”,是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体性功能作用基础上,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的融合。政府主导就是目标导向、政策引领、法规保障、规划统筹、信息指导、督导服务与经济资助等行政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体,指的是社会力量应成为社区教育发展的主体力量,而不是一般性的社会参与,更不是听命和依赖。随着社区成熟度的由低到高,政府主导的微观操作行为走向是由强到弱,宏观调控行为的发展趋势是由弱到强。[22]可以看出,在社区教育管理特点的探讨上,人们的思想观点在不断走向深入,从比较肤浅的探讨地域、时空等特点到探讨其中介性、服务性,再到强调人本性、民主性、主体性等比较深刻的特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在社区教育管理理念方面:有人按照理论的准则或视角加以区分,认为支撑社区教育管理行为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四类:管理就是权力、管理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协调。[23]有人提出,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为: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社区,核心是为满足社区成员接受教育提供服务,依据是教育政策法规,重心在于对社区内一切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沟通协调与整合。[24]还有人提出要对社区教育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即树立“三全”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放性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理念。[25](www.xing528.com)

在我国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发展历程方面:有人把我国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1)学校教育主导的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上海等地成立了一些社区教育组织,但这时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2)社区社会工作主导的管理阶段。1993年到21世纪初,上海各区县大多成立了负责社区教育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区(县、市)、街镇(乡)和居委会(村)的三级管理体制。(3)整合共治的管理阶段。“十一五”以来,教育部正式将社区教育纳入教育管理范畴,社区教育的管理主体更加多元化,更注重党委领导下,政府多个部门的参与合作,并强调社会力量在社区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市、区(县)、街道(镇乡)、村居委会的社区教育四级管理机构模式。[26]有人把我国社区教育管理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986年,上海市成立了真如中学社会教育委员会。这个阶段是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与社会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或是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2)探索阶段。进入90年代,是以街道或乡镇为主体、学校和社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有些地方成立了区县、街镇、居村委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3)实验阶段。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随着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开展,与之相对应,是要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4)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新阶段。党的第十六大后,社区教育进入了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社区负责,社会支持、群众参与”。[27]

对社区教育管理的内涵、特点、理念及发展历程等基本问题的研究,是研究社区教育管理其他问题的基础。我国学术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较为粗略的探讨,其中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观点。如提出社区教育管理要以社区居民为本,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自主的、自下而上的社区教育体系。此外,陈乃林提出的我国社区教育管理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的观点符合我国国情,同时,认为随着社区成熟度的由低到高,政府主导的微观操作行为走向是由强到弱,宏观调控行为的发展趋势是由弱到强的观点正确地指明了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方向。还有,对我国社区教育管理发展历程阶段的划分也基本符合实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在于研究成果太少,对于社区教育管理的基本问题探讨不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