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学思史研究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学思史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教育则是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有效形式。这是我国唯一一个官方的社区教育定义,但较为笼统。[2]这种对社区教育内涵的理解尽管也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双向服务与同步发展,但更强调了受教育的对象与目的是青少年及其发展,反映了学校本位的立场。

当代中国社区教育学思史研究

社区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在其出现之初,就有人指出,我国当代社区教育与“文革”时期的以居委会所辖街巷为单位组成的开展群众性活动的“向阳院”等组织有本质区别,认为“向阳院”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工具,活动局限于学生所在里弄。社区教育则是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学校社会沟通的有效形式。[1]2001年,教育部办公厅专门以《通知》形式印发《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纪要》,指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开发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我国唯一一个官方的社区教育定义,但较为笼统。对于社区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究竟是什么,人们其说不一,提出了多种观点,现把各种观点大致归纳总结如下:

1.从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服务于学校教育的补充教育形式到认为社区教育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辩证统一

在我国当代社区教育产生的初期,由于政府相关文件对社区教育的定位,使大多数人把社区教育视为是一种服务于学校教育的补充教育形式,即校外教育形式,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还有一些人持这种观点。如有人指出,国内外对社区教育的基本理解除具有区域性、社会性、服务性三个共同特征之外,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国外把社区教育归属于教育社会学范畴,我国把社区教育归属于教育管理学范畴;国外社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社区全体成员提供正规或非正规形式的教育服务,我国社区教育的任务在于寻找全社会办教育的机制,实现教育与社会双向服务同步发展;国外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所有成员,而我国社区教育的着重点在于培养青少年一代成为“四有”新人。[2]这种对社区教育内涵的理解尽管也强调了教育与社会双向服务与同步发展,但更强调了受教育的对象与目的是青少年及其发展,反映了学校本位的立场。当然,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人指出把社区教育理解为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是偏陕的,忽视了社区教育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地区与学校共同的事情。[3]但这一观点在当时还不能为大多数人所赞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化与教育社会化的辩证统一。有人指出,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内,根据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通过政府统筹,社会参与,促进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使二者协调发展并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制。”[4]1993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教育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社区教育是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辩证统一,是学校教育同校外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普通教育与各种专业职业教育的统一体,是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教育。[5]在此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各种表述,如一些人认为,“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的大背景下,在地方政府的统筹下,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区内各类成员对教育的需求,组织协调社区内各行各业、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统筹规划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建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教育社会一体化,不断促进社区发展的一种教育体制。”其基本内涵是教育社会一体化,即把教育纳入社区的大系统,改变把教育看成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和教育部门的责任的观念,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实现本社区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增强学校的开放性和办学自主权。[6]总之,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在于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协调教育发展与社区发展,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7]

2.侧重于把社区教育视为是一种对社区成员身心发展施加影响的活动还是侧重于把社区教育视为是一种促进社区发展的社会活动之争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社区教育的目的是要影响社区成员身心发展,如有人指出,社区教育是“指政府对社区居民实施的一种文化服务,以及居民个人需求与发展的一种学习型活动。”[8]还有人认为,“所谓社区教育是指在一定地域社会内,社会各方整合社区内教育资源,为满足社区民众的学习需要而提供的有组织的教育服务。”[9]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社区教育是侧重于满足社区发展需要、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过程的总和。[10]这种观点具有比较明显的社会本位论色彩,没有把人放到本体的地位。虽然促进社区发展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目的,但社区教育首先是要满足社区成员的需要,促进社区居民的发展。

3.社区教育是否是社区内所进行的各种教育的统称之争

厉以贤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是社区所进行的各种教育的统称。[11]他总结列举了我国学术界关于社区教育是教育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网络、教育模式、社会组织体制、社会组织形式等几种观点,认为前四种观点侧重于从教育的视角界定社区教育,后两种侧重于从社会的视角界定社区教育。认为社区教育不能纳入现有教育分类,也不可纳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形态,它与其他各种教育形态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是教育种概念下的属概念,即具有社区属性的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其涵义有:社区教育中的教育概念是大教育概念;对象是社区的全体成员;目标是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促进社区发展;内容是多元多层次、从实际出发的;动力机制是教育与社区的双向参与和协调发展;组织形式与机构表现多样化;体制是社区内的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的整合、协调和互动;实质是沟通教育与社区的联系,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12]黄焕山等也认为,“所谓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成员为对象,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社区教育是对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大教育’。它既是一种区域性、整体性的教育活动,又是一种组织协调社区内外各种力量参与本社区内的各种学习与教育活动,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促进人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提供服务的教育新机制。”[13]

但一些人并不赞同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一,把社区教育看成是社区内所有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社区教育“是社区内有关机构根据社区内各类成员的需要和社区发展的需要,组织协调社区内外的资源,灵活多样地传授教育内容,以达成某类目标的活动,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的社会教育。”[14]其二,认为社区教育这一概念不同于社区教育就是由社区进行的教育的理解,并不是社区与教育的简单相加。比如社区内一些企事业单位进行的职工教育和社区内学校进行的教育就不能被称为社区教育。这一概念也不同于社区教育就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理解。因为“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含义要比社区教育的含义广泛得多。“教育社会化”中的教育,既可以指正规教育,也可以指非正规教育;既可以是学校教育,也可以是社会教育;既可以是成人教育,也可以是社区教育。[15]其三,认为社区教育是由社区有组织地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活动。这个定义有几个关键阐释:是由社区提供的教育,区别于在社区内发生的教育,社区主要是指街道乡镇这一层面,提供社区教育可以是街镇政府,也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其他组织,即多个主体都可以提供社区教育服务;是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基本公共教育服务。[16]实际上还是否定了把社区教育理解为是在社区内发生的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的观点。其四,有人进一步提出,区分“社区教育”和“在社区的教育”主要看教育活动是由政府组织还是社区居民自我组织以及社区教育活动有没有共同的文化心理纽带。认为在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社区教育是指社区共同体有组织、有目的的旨在服务于社区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同时社区成员或组织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发动、服务、参与社区行动以促进社区发展的,居民自治的教育活动。判断一种教育是社区教育,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标准:教育实施的主体是社区居民或者社区居民组织;是社区居民自我组织、实施、参与的教育形式,没有行政力量的干涉;教育内容不仅有休闲娱乐性教育,而且有社区意识、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培养;教育对象不仅从社区接受教育,同时通过开展社区行动将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反作用于社区,最终实现社区的发展。[17]

4.社区教育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教育活动之争

吴遵民认为,“中国社区教育是由地区居民自发产生的,为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及对终身学习的需求,而由政府提倡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旨在以提高地区居民精神与文化素养、满足他们自我完善的要求、以及切实保障地区居民自主学习权利为宗旨的,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18]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基于社区发展及社区成员对终身学习的需求,由政府引导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自上而下的内容广泛的全民性教育活动。”[19]应该说,吴遵民的界定是对世界社区教育产生情况的总结,更反映了社区教育的本质,或者说代表了中国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只是不符合中国社区教育的现状。而后一种界定反映了中国社区教育的现状,但没有从世界范围去看社区教育,也没有反映社区教育的本质,更不能代表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方向。

5.对社区教育的本质是否是社区性问题看法的分歧

一些人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是社区性,“是把地缘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具体社会关系结构当作影响和教化个体的主体。”[20]这其实是强调了社区教育中的地缘环境因素,即社区性因素。

黄云龙则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社区生活、社会发展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社区性。社区教育的社区性仅仅是外延上的空间范围规定性,而非内涵本质的规定性,如果把社区性当成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则会将社区中一切具有教育影响的活动都算作是“社区教育”,都装到社区教育这个“筐”里。这也是造成社区教育工作模糊泛化的原因之一。认为现代社区对社区成员发生的教育影响可以区分为社区中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两大部分,前者是社区教育的主体成分,是社区教育实体对社区成员所施加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形式的教育影响。如果把社区中非教育系统活动的教育影响都归结为社区教育,都装到社区教育的“菜篮子”里,到后来自然地会被它们各自的主管部门取走;只有当组织了诸如社区文化学习、社区体育培训之类学习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才算是名副其实的社区教育,才不会产生社区教育的模糊泛化现象。因此,“社区性”并不是社区教育特殊矛盾性的本质方面。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社区教育,就在于社区教育是一种社区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社区教育具有历史性与永恒性;现代社区教育与古代社区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属于一种原生性社会广义教育,而前者则是以社区学校(院)为主体(实体)的一种形式化、组织化的教育形态,属于一种新生性狭义社区教育。[21](www.xing528.com)

6.较为综合性的表述

更多的人力图比较全面地揭示社区教育的内涵和本质,现列举其中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如下:

王北生等介绍了1995年在泰国召开的国际社区教育大会上学者们达成的两点共识,即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的一种教育过程;社区教育的目的在于建设、发展社区与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美国1976年出版的《联邦任务》中列举的有关社区教育及其系统的六个因素。作者认为,“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内全体居民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的需要紧密相连,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全面素养和促进社区的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和内容的教育。”[22]

叶忠海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以社区发展为本和以社区人力开发为本。以社区发展为本指社区教育要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这是从社区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区别层面提出来的;以社区人力开发为本则是从社区教育活动和社区其他活动相区别的层面上提出来的。社区发展本位和社区人力开发本位的辩证统一是现代社区教育的本质。[23]

黄云龙认为,社区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基本层面,指社区教育的对象是社区中的全体成员,目标是促进社区的持续发展和社区成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管理组织与实体机构协同作用使社区成为学习化社区;运作层面,即通过社区学校或社区教育中心等实体机构,组织社区学习教育活动;自然层面,即社区教育中的一些非教育系统在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中,所自然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24]

王德发认为社区教育不是游离于社区实体之外的事物,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社区教育的实质就是社区学习化。[25]

桑宁霞在总结了国内外对社区教育内涵的认识后,认为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利用社区内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思想风貌等一切因素对社区所有成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方面的教育影响活动,其内涵是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广泛地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育人优势,以德育为重点内容,创造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形成和增强社区教育的群体凝聚力,切实加强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26]

姚远峰认为国外对“社区教育”的界定主要是从教育和社会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的。从教育的视角来分析和把握“社区教育”的内涵,一是把社区教育看成是打破正规学校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二是把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看作是一种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体现。从社会的视角分析和把握“社区教育”的内涵,一是把社区教育当作为社区服务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把社区教育当作促进社区发展的一项社会活动。由此,我国的“社区教育”应该是以下三者的有机结合:“关于社区的教育”即发展有关人与社区相互关系的意识、知识和理解;“为了社区的教育”即将社区的改善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目标;“在社区中的教育”即鼓励个人接触社区,培养社区意识。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社区教育”界定。[27]

杨晨等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特性是社区。认为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于社区教育的官方定义与我国现行的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不完全切合。如果按照这个定义,社区教育应该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而现在各部门都参与其中;如果把社区教育当作是社区工作,那么就会在现行的教育体系外再造一个教育体系。这个定义把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生活质量和实现社区发展都作为社区教育职能,使社区教育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造成了管理体制设计上的混乱。因此,作者提出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特性是社区,即社区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区教育服务于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由社区组织动员居民参加、受教育对象身份是社区居民、社区教育的活动场所在社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服务向社区的延伸,即教育在其功能和表现形式上的拓展——为社区服务。[28]

陈乃林认为社区教育本质是多层面的:是在社区范围内的全民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发展的集合体,是大教育大文化的融合。[29]“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社区为主体,面向社区全体民众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过程的集合体,是社区全体成员和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有的一种教育体系;是根据本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统筹规划并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区内全体成员,进行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以及文明生活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文明进步、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30]

魏晨明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特性是生活性。他列举了人们对社区教育本质的看法的几种主要观点,认为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社区教育的某些特征,但都不是本质特征,特别是大教育论这种观点,混淆了社区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提出社区教育的本质应从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角度来理解:社区教育是一种在社区里进行的教育活动,它把教育与生活需要结为一体,生活性是其本质特性。应从以下3个方面分析社区教育的基本属性:一是空间界定,二是对象界定,三是价值取向界定。[31]

谢明荣认为,“社区教育是社区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于各种社会文化教育的需求,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以及社区居民素质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为目的而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32]

上述有关社区教育内涵和本质的探讨,尽管有一些完全相反的观点,但也有不少人只是在理解的侧重点上不同,在其强调的有关社区教育的目的、范围、体制、方法、形式上有区别而已。不管怎样,大多数人都认为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内所有成员为对象,是社区内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协同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要促进社区所有成员和其所在社区的发展。这些正是社区教育最核心的内涵。探讨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如认为社区教育本质是多层面的观点是可取的,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社会一体化等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少人对社区教育的界定流于空泛,没有突出其本质的特点,同时,研究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社会一体化的观点忽略了地域性,把社区教育等同于社会教育;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就是社区学习化的观点把社区教育与社区学习相混淆了;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特性是生活性的观点则也只看到了社区教育特点的一个方面。至于认为社区教育的实质是社区生活、社会发展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社区性的观点也值得商榷。其所强调的社区教育的主体成分是社区教育实体(机构)对社区成员所施加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形式的教育影响,但其实这只是现代社区教育的一种形式,社区教育还应该包括社区生活中或社区活动中那些对社区成员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不能以这些活动是否由社区教育实体实施,是否有组织来区分,如社区环境美化、广告标牌设计等可能不由教育实体组织实施,但这些因素又确实对社区成员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正如在学校教育中的潜课程一样,不能说因为不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的课程就否定其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当然,现代社区教育在教育理念、组织形式、教育手段等多方面与古代社会教育有区别。所谓本质,当然是指某一事物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也是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它事物的属性。由于社区教育的内涵、外延及本质没有达成共识,造成了社区教育的归属与定位不明,带来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为,社区教育实际上是指在社区内进行的社会教育,我们不应该泛化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