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阶梯(Ladder of Being)是我研究出来的一种概念性工具,用于扩大对人际交往的认知和意识。由于冲突让我们对这类交往的自觉意识变得狭隘,因此建立一个实质性的框架,可以帮助引导我们更加重视这些交往关系的深度和广度,提醒我们关系意识也是可以扩展的。
例如,我们全家每年去罗德岛休假期间,我和妻子都会坐在门廊下看日落,这已经成为我们两个人之间的一种仪式,让我们感觉与对方建立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连接。相反,当我们开始吵架时,就会加固身份之墙,把对方看作“危险”的异己,抵抗来自对方的攻击。在这些高度紧张的时刻,我们的超凡连接就会退居幕后。它仍然存在,但我们不再注意到它。冲突产生了分离的错觉。
存在的阶梯源于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个深刻观点,即人不是物,而是世界中的存在方式。我们并不隔绝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而存在,而且在本质上与之有联系。没有我们的意识,世界就不存在了;正如没有这个世界,我们的意识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存在的阶梯提请我们注意自我意识的5个层次。层次之间没有“真实性”的差别,好比洋葱的外皮与核心都同样真实一样。
在冲突中,这套工具可以帮助识别你的存在层次,然后考虑你希望达到什么样的层次。
第一层次: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在这个层次上,你从客我(I)的角度,通过纯粹意识来感知世界。就像一个婴儿,面对崭新的世界,感受不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边界,也感受不到内部和外部世界之间的区别。你的身份没有潜意识的压抑力。在白热化的冲突中——与被激情冲昏头脑一样——你陷入一股强大的激流,甚至失去了主我(me)的感觉。
你肯定会在这个层次经受冲突,即使你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在架构上没有你我之分,所以你也不会体验到什么是责备、愤怒、羞耻,只是需求和满足。如果母亲没有及时给她的新生儿喂吃的,宝宝哭闹也不是因为愤怒,而是出于需要。
第二层次:关系中的独我
在这个层面,你的主我会加入客我,你对你自己讲述你的故事。你会构建一套单独的主叙事,来回答“你是谁”“对方是谁”以及“你们如何交往”这类问题。由于你认识到只有一个主我,你会严密地保护其免受任何威胁的影响。
第三层次:关系中的群我(www.xing528.com)
到了这个阶段,你开始意识到你有一整套身份构成。你可以是一名商人、父母、朋友以及和平使者。你的身份的每一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叙事,有其自身的情感内涵,也都有一套与他人和你自己交流互动的剧本。你可以随时随地强调某个子身份,在不同的子身份之间变换。
第四层次:不同世界观的自我
在这个层次,你承认自己拥有不同的世界观,而且每一套世界观下面都有好几种子身份。每套世界观为你某套子身份的使用和发挥提供了外部框架,也为这些子身份提供了极具凝聚力的存在哲学。
例如,我有一位发小儿,他是一位韩裔美国人,父母在他出生之前就移民美国,但是,他的家庭生活遵循的完全是韩式传统。他学习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韩国式的和美国式的——建立了一整套子身份,与不同环境下的人员交往联系。他在家和家人待在一起时的行为、反应以及思维方式,与他在学校和朋友们在一起时的行为和思维完全不同,差异之大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
第五层次:超凡自我
关系意识的最广泛形式,是承认你的世界观通过共同人性的唯一连接联系在一起。你和其他人都不是一个个飘浮在空中的身份之球,属于相互隔绝的存在,而是通过你们共同的人性保持基本的相互联系。你会超越自己那一层存在的外壳,在存在于普世共存的超凡平面内的同时,保持自我。
为了达到超凡的心态,就要认识到你在冲突中的身份存在于一个相互连通的庞大网络中。高度情绪化冲突会把你从存在的阶梯上往下推,让你对你的自我在这个世界中的意义做出更利己的理解。要解决这种情况,就要反击这种倾向。要试图了解你目前处于存在阶梯的哪一个层次,有意识地向上攀爬,对你的存在的可扩展性产生越来越强的意识。
矛盾的是,第五层次和第一层次基本上是一样的。全面超凡的体验也是一种纯意识的体验。两者都会导致对在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无差别体验。因此,存在的阶梯可能更应该被视为一个“存在的循环”,我们的存在体验越深,就越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图14 存在的阶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