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的局面久矣,已令国人不堪忍受。《大公报》1905年6月8日《考留学生详志》载,在三道国际公法考题中,即有“治外法权与领事裁判权之异同者何?试条举而累析之”。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很有必要。《申报》1906年2月6日《论中国实行警察权之难及其原因》所载可见一斑:“外人游历内地,因有领事裁判权,不服从中国法律。道路所经,偶与华人启衅,虽任意践踏,而媚外之风,已成华人第二之天性。彼警察者,既不敢干涉,则鹄立以作壁上观。警察权之难于实行。”
当时,各界关于收回领事裁判权之议,纷然以起。《申报》1907年3月23日《厘定官制局上王大臣说帖(为司法独立事)》呼吁:“今日立宪之明诏已颁,若不预立司法独立之基,殆恐撤回领事裁判权之条约,永无实行之期。各国裁判权之扩张,不知伊于何底?”
袁世凯主持制定天津审判厅试办章程时,就把矛头对准了领事裁判权。《申报》1906年9月5日《袁宫保对于撤回领事裁判权之办法(天津)》:“袁宫保以撤回领事裁判权非从改良己国裁判入手不可,曾札委天津府凌润苔太守、留学日本中央大学毕业生黎伯颜君,会议章程……将次脱稿。俟详院批准,当即试办。”
袁世凯及天津审判厅官员都认为:“审判厅之设,将以谋司法之独立,维庶狱之敉平,冀使外人就我范围,以徐杜干预法权之渐。”“厅局之设,所以图民间便利,为收回治外法权张本。”
若一朝实现这个长我志气、保我尊严的愿望,也非易事。振国威、雪前耻,尚需艰苦努力。天津审判厅开办之初,在交涉案件中遇到很多现实问题。
如天津审判厅呈禀袁世凯:“中外人民因事涉讼,向归交涉案件,由该国领事照会关道,派员审讯。虽出于慎重交涉之意,而揆之司法独立诸国,断无此等办法。开厅之后,以本厅审讯各案,投状较便,结业较速,除关道指交各案外,多有自愿来厅投审者,果能乘机而入,收回治外法权,未始不基于此。惟是言语不通,情多隔阂,虽原、被自带翻译,而以案外之人传达案中之事,错误矛盾固所难免。万一从中捏饰,流弊更多。伏查外洋各国裁判所,皆设有翻译定员,以便遇案指交翻译,法至善也。惟本厅经费无多,似不易骤设专员。况诉讼之事,不限于一国,若必延聘多人,则此项人才,一时亦不易获。卑府等筹商再四,拟嗣后遇有上项案件须用某国翻译,由本厅先日行文洋务局,请其酌派一员,来厅传述言语,似属简便易行。”袁世凯对于酌派翻译表示同意:“改良裁判,事关新政,所需译员甚为紧要。应由洋务局专遴各项译员,呈请核夺,以备委派。”
此后,直隶高审厅主事者李兆珍、戚朝卿、张良暹在《天津审判厅禀查覆整顿审判厅条陈》中,又提出“外人宜优待”的建议:“开厅以后,对于交涉案件事事顺手。此时,益当格外优待,使其心悦诚服。就我范围,久之又久,撤回领事权之基础,莫不肇于此时。”“拟请嗣后改筑新厅时,另设外人待质室一所,凡案内之外人憩于斯;设接待室一所,凡领事派来观审之外人,及路经此地之观审者,憩于斯。开堂时刻,既经定明不可或先或后,以昭信用。至办理交涉案牍,已由天津府添委一等书记官阮令,专办交涉案牍。对于重大案件,兼由卑府良暹等公同商办。惟地方厅案牍纷繁,宜加设二等书记官一员帮同。现充一等书记官柳令,办理民刑案件,方可持久,而免贻误。”
当时,又有在津海关道署设立发审公堂的动议。《申报》1907年4月8日《天津拟设会审公堂》载:“从前,天津各国租界商务未旺,居留人数亦属无多。因此,华洋交涉之案颇少,故向未设立会审公堂。自庚子以后,各国增辟租界,商业日见发达。于是,交涉之案日多。而近日复有东洋工人谋毙华商及英人高林私携炸药两事,均以无会审公堂之故,诸多未便。津海关道梁观察敦彦,特禀准直督,拟照上海租界章程,设立会审公堂。现正组织一切章程。俟拟妥后,即请袁宫保咨会外务部,向各国公使筹议云。”(www.xing528.com)
《大公报》所载较详。1907年4月21日《建发审厅》:“榷署后门,由日前鸠工兴作。闻系添造发审厅一所,以备办公。刻正大兴土木矣。”榷署即津海关道。5月12日《会商关道署设发审公堂事》:“十八日下午,绅学商界在商务总会大开会议,研究关道署创设发审公堂之利害。佥谓,审判厅系新官制,既有定章,不便再生枝节,转滋流弊。拟不日禀请袁宫保,收回成命。”
天津商务总会为慎重主权、顾全商民起见,对此明确反对,认为“无论中外商民遇有讼案,仍循旧章办理,庶于统制、法权两无妨碍”。
天津商务总会呈袁世凯《请免立发审公堂禀》载:“津郡自华洋互市以来,交涉案件不一而足,例由地方官持平审判,向少偏重,间有外人照约观审,事属偶然,幸无特别公堂,莫由张其袒庇手段。现闻关道署内特设发审公堂专理交涉案件,原为划清权限、慎重邦交,且绎发审意义。权自我操,外人第循观审之常,倘遇商民冤抑,当面分析,尤易关其口,而夺之气。法良意美,似应勿庸过虑。但我中国交涉失计,往往予之以渐,其害流于无穷。上海会审公堂,中西合判,法非不善。流极至今,中西会审乎?抑系西人专审乎?地方裁断,虽准外人观审,特于重要案件偶一行之。若特设发审,凡交涉案件,一一必约观发,由渐而入,由浅而深,能保其不干我裁判权乎?名目略殊,所以予人以袒庇洋商、欺压华民之渐,与会审公堂无甚区别。前车之鉴,可为寒心。”“此次议设会审公堂,不但华官主权外溢,而洋官得遂庇护之心,华民必受倾轧之害。前巡警局内附设谳局,交涉案件多赖保全,商民颂之。现又奉谕设立审判各厅,凡各署一切案件,均归审理。闻有洋人自赴该厅控告,不由领事照会者,方期整齐划一,渐收领事治外法权。若此议实行,不但阻力反生,转与设立审判各厅宗旨不甚符合。”
《大公报》1907年6月2日《权限分明》:“探访局奉宫保谕,改称探访总局。闻札饬一切探访案件,凡有关巡警者送归警局,关交涉者送归榷署,关审判者送归审判厅,以便划清权限。”
6月6日公布袁世凯批示:“上年九月,据津海关道详以洋商控告华商案件,向系由关道饬县讯办,县署事繁未能速结,拟在关署设一发审公堂,令原告照各国通例,缮具禀呈,临时审讯,到案对质,以期简捷,而免拖累。经批准暂行设立。本与上海会审公堂办法适不相同。现天津既设审判厅,专司审判,非从前各案归县署讯办可比。且自该厅开办以来,尚著成效。已据津关道另详批饬,将前议暂设发审公堂即行停止矣。”
天津审判厅开办百日后,华洋诉讼审理效果较为明显。1907年7月,袁世凯上奏《天津府试办审判厅情形折》所载明确:“向例,外国商民控告华人事件,类皆先赴领事衙门投禀,再由领事转交关道,或由关道自行讯断,或发交县署判决。开厅以来,由县署移交暨关道发交,以及洋商径自来厅呈控者,已断结十余起。外人于过堂时,则脱帽致敬,于结案时,则照缴讼费,悉遵该厅定章。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实为将来撤回领事裁判权之嚆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