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曹禺23岁时完成了《雷雨》的写作。经巴金推荐,《雷雨》发表在《文学季刊》上,接下来的两年里,这部处女作给曹禺带来了不朽的声誉。两年后,曹禺又创作了四幕话剧《日出》。大家能说说《日出》与《雷雨》有哪些不同吗?
C:《雷雨》是一部家庭剧,里面的人物尽是周、鲁二家的家庭成员,有血缘的纽带。《日出》是一部社会剧,里面的人物来自多个社会阶层。金八、潘月亭、张乔治、顾八奶奶是上层社会的;陈白露、李石清、方达生、黑三算是中层的;翠喜、黄省三则是底层社会的。
G:我同意C的说法。我在看戏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雷雨》已经够“乱”了,《日出》比《雷雨》还要“乱”。《雷雨》是人物关系混乱,有各种乱伦现象,但是曹禺用一根“巧合”的线索将这混乱的关系串到了一起。到了《日出》里,我实在看不懂作者是怎么把这些不同层次的人串在一起的。老师能不能帮我们分析一下?
T:G 同学所说的“乱”有些含混。如果从矛盾冲突的角度看,“乱”是褒义词,说明戏剧矛盾冲突强烈,“有戏”;如果从戏剧结构来看,“乱”就是个贬义词了,因为戏剧是特定的时空艺术,结构一“乱”,全无头绪,戏就没法演下去。(www.xing528.com)
曹禺是个特别有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的人,他没有满足于《雷雨》的巨大成功。看了多场演出之后,曹禺开始厌倦《雷雨》的戏剧结构,认为它“太像戏”了,在技巧上用得过分,于是他决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试探一条新路。《日出》就截取不同层次人物于旅馆中相遇的生活片段,用诸多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让戏剧冲突尽可能地趋于自然,贴近生活本身,避免过多情节上的“巧合”。在戏剧结构上《日出》更加开阔,但绝不凌乱。弄懂《日出》的戏剧结构,我们要特别关注一条线、两个点、三个面。一条线是由陈白露串起的社交线,所有的人物都在这条线上,虽多而不乱。《日出》里面的人物在两个地点活动,陈白露租住的华丽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另外还有三个层面的人物活动,即上层人物在疯玩和斗狠,中层人物拼命交际,下层人物在苦苦哀求和抵命支撑。
A:人的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在读了《雷雨》之后,我们把《雷雨》视作经典,就难以接受与它不同的戏剧。在听老师阐发之前,我也与G 同学有类似的体会。现在我明白了,对作者而言,从《雷雨》到《日出》,其实是一个蛮大的跨越。尽管《雷雨》更出名,在艺术上《日出》不一定输给《雷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