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真正使命不是记录历史,也不是描摹现实,而是要勾勒在特定的历史或现实背景下,人性中的哪些因素发生了蜕变,哪些因素还在坚守。正因如此,我认为奥克萨宁的长篇小说《清洗》的价值不在于它对苏俄残暴的揭露,而在于它始终在审视与勾勒爱沙尼亚两次政治巨变之际的人性坚守。作为一名成长于芬兰而又有爱沙尼亚血统的年轻女作家(1977年生),奥克萨宁继承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以来的俄罗斯文学传统。
《清洗》安排了两条叙事主线:一条线索的时间集中在20世纪中叶,爱沙尼亚反抗苏俄入侵,从而引起苏俄对爱沙尼亚进行种族迁徙与清洗;另一条线索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新一代爱沙尼亚青年纷纷投奔西方世界。作为全书的主角,爱丽德在第一条线索中显得自私而残忍,而第二条线索却展现了她的温柔与情义。
“又是英戈尔。又是英戈尔。英戈尔总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爱丽德却似乎永远在遭受上帝的嘲弄。”姐姐英戈尔与妹妹爱丽德同时爱上了爱国青年汉斯·佩克。一年后,汉斯带着一瓶酒来向英戈尔求婚,而爱丽德却不得不掩藏起自己的嫉妒,假惺惺地送上祝福。在嫉妒恶魔的驱使下,爱丽德甚至从巫婆克里尔那里弄到了毒药。可惜英戈尔怀孕了,从爱丽德拿回毒药的那天起她就不喝咖啡了,爱丽德连投毒的机会都找不到。“爱丽德的床头放着一本弗勒德别特·屠格拉斯的《樱桃花开》。英戈尔的床上却躺着一个男人。苍天为何对她如此不公?”我们不得不承认,描写嫉妒,女作家要胜过男作家许多倍。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边上的一个小国,至今人口不过130万,夹在德国与苏俄中间,这样的小国注定是个受气包。1918—1945年之间,德国和苏俄一忽儿将它捏在手中,一忽儿把它抛给对方。德国占领时期,共产党员遭到清洗;而一旦苏俄夺回了爱沙尼亚,所有的亲德分子都将遭到清洗。为让汉斯逃脱苏俄当局的清洗,英戈尔姐妹将他藏进了密室。遭审讯时,两姐妹异常坚定,她们每次都一口咬定汉斯已经被抢劫犯打死。
政治气氛越来越紧张。受尽屈辱之后,为寻求保护,爱丽德嫁给了优秀共产党员马丁。从此,爱丽德不得不忍受马丁身上的大蒜味。当然她也能享受到官员家属带来的便利,她的工作越换越好,她买肉不用排队,她甚至提前知道了姐姐将遭到清洗。可当时,她想到的不是保护姐姐,而是一旦姐姐被清洗自己就可以住进她那宽敞的房子,还可以独享密室中的汉斯。“可在看了那份名单之后,爱丽德却不可抑制地想来看看英戈尔。她在英戈尔干活的时候站在她身后,静静地看着她。”嫉妒与爱恋、自私与情义展开了搏斗,前者大获全胜。“所有事全都已经安排好了。她可以好好放松下了。她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这一个礼拜过去,然后搬进那间屋子。”
在英戈尔和琳达被带走后,爱丽德有了与汉斯独处的机会。爱丽德冒险为汉斯偷来护照,她向汉斯描绘两人私奔之后的美好生活。可汉斯心里只有英戈尔和琳达。爱丽德绝望了,汉斯就得绝命。爱丽德封闭了密室,汉斯安详地死在那个深爱自己的女人手上。
赫鲁晓夫上台后,着手恢复流放犯的声誉,英戈尔本有机会回到故土爱沙尼亚。当马丁与爱丽德商量此事时,爱丽德怒不可遏:“他们绝不能回来。你必须做点什么。”马丁没有食言,那些从劳改营里回来的人陆陆续续地在村子里安了家,而英戈尔却被发配到了更加偏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姐姐到老都认为自己是被苏俄政府迫害的,从没想过推动自己命运之舟的还有妹妹的那双嫉妒之手。
与托尔斯泰的《复活》相仿,数十年后,爱丽德身上的人性善的因素复活了。命运给了她以自我拯救之机。
苏联解体后,金钱崇拜和物质至上的风气席卷那片土地。英戈尔的外孙女莎拉本是一个单纯的姑娘,她一心想着进医学院,将来当一名医生。可她妈妈琳达并不在意她的梦想,也无力支付她上学的费用。一日,同学奥卡珊来看望莎拉,她被奥卡珊的阔绰震惊了。在奥卡珊的游说之下,莎拉也准备去德国捞金。(www.xing528.com)
西方世界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人性之恶无处不在。莎拉落入了恶魔帕夏和拉夫连季的手掌。帕夏逼着她看色情录像,学习讨好男人的技巧。帕夏手中有一本厚厚的账簿,记满了莎拉的欠账:忘了涂口红要罚、学跳舞太慢要罚、侍候客人不到位要罚。莎拉天天接客,可欠账却越来越多,她被打得遍体鳞伤。
听拉夫连季说他们要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开展业务,莎拉为自己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她不清楚能否逃出,但她知道外婆有个妹妹在爱沙尼亚,说不定可以寻求庇护。
帕夏惦记着开赌场,拉夫连季要带老婆去赫尔辛基庆祝结婚纪念日。在塔林,莎拉受到的看管松了不少。莎拉用皮带勒死了一位走神的嫖客,顺着救生通道逃出了公寓。
莎拉倒在爱丽德家院子里的白桦树下,浑身泥泞,“她脑袋旁有个手电筒,还有张脏兮兮的地图”。爱丽德怀疑这女孩是某个俄国犯罪团伙的诱饵,不过还是大胆地把她领进屋里。爱丽德给莎拉洗澡、换上宽大的衣服,然后听她讲些编得不大圆的谎言。
不多久,帕夏和拉夫连季就找过来了,他们用苏联克格勃的语调来吓唬爱丽德。爱丽德当然能从容应对。躲在密室的莎拉明白这个庇护自己的老太太就是外婆的妹妹,而爱丽德也因他们的盘查清楚了这位逃难的女孩是英戈尔的孙女。尽管爱丽德一直强调英戈尔是个偷盗公有财产的罪犯,可她知道赎罪的机会就在眼前。老迈的爱丽德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她趁着帕夏和拉夫连季心不在焉,开枪射杀了这两个恶魔,在他们的口袋里找到了莎拉的护照,还翻出了一沓美钞。
终于,莎拉可以安全地回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不久的将来,英戈尔、琳达都将回到爱沙尼亚,有了爱丽德的证词,她们可以住回自己的房子,拿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树林。
而爱丽德,在完成人性的救赎之后,她将从容接受命运的审判。
《清洗》最初是以剧本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后被迅速搬上芬兰国家戏剧院。一年之后,奥克萨宁才将它转换成长篇小说。对一部好的戏剧来说,最重要的是精彩的故事和紧张的冲突,而一部好的小说则要求更多。奥克萨宁从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那里继承了关注人性的传统,却不满足于用他们那样老套的方式讲故事。除用有限视角的双线叙事之外,汉斯·佩克的“解放爱沙尼亚”日记贯穿整个故事,似乎在向世人昭示这个弱小民族的坚韧。而第五章的档案解密,在揭露苏俄残酷清洗制度的同时也为小说中人性蜕变加上了时代的注脚。奥克萨宁给这个人性复活的故事披上了一件足够炫目的外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