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这黯淡无光的世界上存活了九十一年(1874-1965),有六十五年在从事创作,共留下二十部小说、二十六个剧本、十一部非小说类文学作品和一百二十多篇短篇小说(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人生的枷锁·译序》)。这位著作等身的老家伙没得过诺贝尔奖,不被主流评论家看重,可去世五十多年之后,他的作品依然在世界各国保有旺盛的销量。
我书架上有且仅有四本毛姆的小说。最早上架的是短篇小说集《插曲》,应该是1995年购买的,里面的每一个短篇我都读了好几遍;后来又陆续添购了《月亮与六便士》(以下简称《月亮》)、《刀锋》以及《人生的枷锁》(以下简称《枷锁》)。《枷锁》这个寒假才读完。如此算来,我的毛姆作品阅读史也长达二十多年了。可能是受文学史和评论家的影响,我很少在课堂上提到毛姆的小说,更没为它们写下过哪怕一行评介性文字。这次读《枷锁》,内心一次又一次被震动,抑制不住跳出来说几句的冲动,不妨就《枷锁》与《月亮》来聊聊我眼中的毛姆。
毛姆的创作历程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他继承了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却不像老托尔斯泰等人那样着眼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毛姆都写得不够多,也不够好。毛姆赶上了意识流小说兴起这一良机,而他又不像乔伊斯、福克纳他们那般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因此,在理论家看来,毛姆既不深刻,也不时髦,简直不屑一提。(www.xing528.com)
可在一般读者那里,毛姆却颇受欢迎。首先,乔伊斯、福克纳的小说对普通读者而言有如天书,而毛姆的小说则没有人会说看不懂;其次,毛姆笔下的社会百态虽反常却真切;第三,毛姆会在小说中渗透一些说教,这些说教往往富有教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