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提升:环境描写与情绪

中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提升:环境描写与情绪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故乡》《社戏》这类抒情性极浓的作品,我们不能忽略其中的环境描写,同时也不能漠视环境描写背后所蕴含的作者情绪。《故乡》一文在描写故乡的环境时用了对比鲜明的两种色调。鲁迅对于故乡的这一反常描写让我想到了毛姆的短篇小说《插曲》。鲁迅对于自己故乡期望与失望交杂的情绪,许多游子都曾经有过。北京是个大都市,作者描写前两次看戏时都没有触及自然环境,而是着眼于戏院这一场景描写社会环境。

中学生阅读力的有效提升:环境描写与情绪

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西哲埃米尔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理状态。”对于《故乡》《社戏》这类抒情性极浓的作品,我们不能忽略其中的环境描写,同时也不能漠视环境描写背后所蕴含的作者情绪。

《故乡》一文在描写故乡的环境时用了对比鲜明的两种色调。刚回到故乡时,在“我”的眼里,故乡是灰暗、萧瑟的:“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家的老房子“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离开故乡时,“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故乡在“我”眼里只留下这样的模糊印象:“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按照常理,距离产生美感,隔了“二千余里”的空间、“二十余年”的时间,我再一次踏上故乡这片热土时应该激动万分,离开它时也会依依不舍。鲁迅对于故乡的这一反常描写让我想到了毛姆的短篇小说《插曲》。刚从牢狱释放的邮递员弗雷德一口回绝他期盼已久的婚事,理由只是:“我来告诉你。整整十八个月来,我日日夜夜地思念着她,现在我厌恶她了。”是的,距离产生思念,而思念又会将“故乡”不断美化。现实的故乡也许并非如此灰暗、萧瑟,“我”将它描绘成这幅色调只是因为“我”脑海中的故乡太过纯净、明亮:“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在我想象力的不断发酵、酝酿下,故乡变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故乡变成了世外桃源,变成了乌托邦,变成了极乐世界。“我”对于记忆中的故乡这样不断美化的结果就是让“我”无法接受现实的“故乡”。鲁迅对于自己故乡期望与失望交杂的情绪,许多游子都曾经有过。闻一多死水》一诗中的情绪表达与此文可谓异曲同工:“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所有的愤激与失望,都源自内心深处对它有过太美的期望。

与《故乡》一文用现实中的故乡来衬托回忆中的故乡相仿,为了突出儿时看戏的种种美妙,作者在《社戏》一文中对自己在北京的两次看戏经历加以丑化。北京是个大都市,作者描写前两次看戏时都没有触及自然环境,而是着眼于戏院这一场景描写社会环境。戏院的长凳,让“我”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京戏的伴奏在“我”耳朵里成了“冬冬喤喤”之灾;再加上左边胖绅士“斜瞥了我一眼”,这看戏便由原来的期盼变成了后来的“忍耐”,“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又让这“忍耐”变成了不可“忍耐”。读者读到这些描写都会清楚,它们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切描摹,而是作者内心愤激的自然流泻。京戏本不该如此无聊,是作者对成人世界、都市文明与宗法礼制的反感让京戏变得如此无聊了。一旦进入儿童世界、乡村社会、自然天地,作者的笔调立刻变得明朗而优美了。“我”的外祖母家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这里的老老少少平等相处,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两个字。赵庄的戏照样很无聊,可是那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让“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www.xing528.com)

《社戏》一文对于乡村景致的描写更像是抒情诗,是《呐喊》其他篇章中发现不了的迥异之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作者将《社戏》一文置于《呐喊》的末篇,正是希望读者能从绝望中读出一丝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