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玛蒂尔德性格真相!

揭秘玛蒂尔德性格真相!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项链》中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历来的评论是认为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然而,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玛蒂尔德的性格并非如此。不能否认,玛蒂尔德能勇敢地承担起一切,以10年青春为代价偿还项链,这是她诚信美德的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从中,我们感动于玛蒂尔德这种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毅力,吃苦的精神。

揭秘玛蒂尔德性格真相!

对于《项链》中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历来的评论是认为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然而,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玛蒂尔德的性格并非如此。相反,我们在分析这一人物形象时,不得不被她对人格的追求所打动。在她身上,体现出了一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生活中也是为人称道的。

作品中写道:“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于是,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和各种奢华的装饰、“精美的晚餐”。这是一种处于相似境遇的人都会具有的正常而合理的心态。对于处在物质利益相对贫乏的境遇的人来说——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这都是一种基本的普遍的、正常的需求。我们怎能因此而抹杀了她其他的优点?以偏概全,一叶障目。只是在以前那个时代里,受国内特殊的政治风气左右,我们的教材对玛蒂尔德这一人物作上述那样的界定,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看作者莫泊桑,他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作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道德风尚的丑恶,给以无情的揭露和嘲讽。但他却十分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遭遇,用手中的笔讴歌那些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讴歌他们不为命运所屈,积极抗争,诚实守信,勤劳质朴等美德。“只有在下层人民中,他才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他的作品同情和表彰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而《项链》这篇小说,正是他这种创作态度的直接体现。小说塑造的玛蒂尔德,并不是个一味追求享乐,贪图虚荣的女子,相反,她是个在突然遭受了人生重大打击之后,能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用10年艰辛劳动换回自己人格尊严的好女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是抱有同情心的,甚至更有一种歌颂和赞美之意。小说的主题是要揭示人生的变幻无常,以及由此带给人的一种变化: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人生和命运,或让他进步;或使他堕落。而玛蒂尔德,正是属于前者。她的这种进步,在现代社会更应得到提倡和发扬。

因此,对于玛蒂尔德这个人物,我们理应赞美多一点,批评少一点;同情多一点,嘲讽少一点。她是一块金子,理应让它闪光,尽管她是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小资产阶级妇女。而不应人为地给它蒙上很多的尘土、灰烬。

深入文本,我们不难发现玛蒂尔德身上有如下闪光之处:

1.强烈的自尊意识

玛蒂尔德对物欲的追求,实际上源于她内心强烈的自尊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肯定与张扬。“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只是“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没有击垮玛蒂尔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反“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种追求实质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别人的尊重。正因此,玛蒂尔德不想再去看她那位有钱的朋友;还项链时老是担心“如果她发觉是件代替品,她会怎么想呢?会怎么说呢?她不会把她的朋友当作一个贼吗?”这些都是她自尊意识的强烈体现。她最终通过自己和丈夫的10年艰辛劳动,用血汗钱还了债,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由此,我们看到了玛蒂尔德那强烈的自尊心。

2.高尚的诚信品质(www.xing528.com)

我们不能忘记玛蒂尔德的性格中还有其他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玛蒂尔德对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吓着他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也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点牢骚、有点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愿堕落到利用自己的美色去做肮脏勾当的地步。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如焚,如大祸临头,“吓昏了”。但当她最终确认找不到了,她想的是如何按时归还,要守信用,不被朋友当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撒赖不还,以假充好,逃之夭夭,等等。不能否认,玛蒂尔德能勇敢地承担起一切,以10年青春为代价偿还项链,这是她诚信美德的最真实最具体的体现。

3.坚忍的吃苦精神

难以想象,当玛蒂尔德毅然决定用自己的双手赚钱还项链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要知道,她以前虽然生活过得不如意,日子过得不富裕,却也有小女仆“替她做琐碎家事”,她用不着自己动手干一些粗笨的家务活。这样一个“养尊处优”的女人,在决定赚钱还债后,居然“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于是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便宜的小阁楼。她也“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儿和厨房里的讨厌的杂事了”,开始整天地洗衣扫地,做一切能做的活,“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她忍受了10年不同寻常的艰辛,拼命节省,拼命赚钱,吃尽了苦头。当“事情到底了结了”,她却“倒很高兴了”。从中,我们感动于玛蒂尔德这种坚强的意志,持久的毅力,吃苦的精神。我想,即使在现今社会,这种“玛蒂尔德式”的人物也是不多见的,她的身上的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提倡和赞美的。

除了上述三点,我们还要肯定一点的是:这次遭遇也促进了玛蒂尔德对生活,尤其是对爱的真谛的理解。失项链之前,她总是认为命运不公,抱怨自己缺少爱,对丈夫常常挑剔。倒是这10年的不寻常生活,使她明白了生活的道理,爱的真谛——幸福生活来源于夫妻间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丈夫的毫无怨言,责无旁贷,体贴关爱,令玛蒂尔德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这或许是支撑玛蒂尔德整个精神世界的最大支点

总之,10年的艰辛生活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玛蒂尔德。她抛弃了原有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远离了虚幻的天堂,而成为踏实做人、勤俭节约的典范。她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求得了心灵上的安慰,维护了人格上的自尊,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锻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磨砺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脱胎换骨后本真本色的玛蒂尔德——外在形象美和内在精神美相统一的女性。

(本文发表于2005年第28期《中学生导报》,甘肃兰州,刊号:CN62—00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