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己被贬了官,遭到了流放,又得了疾生了病,种种的遭遇和打击让苏轼一时悲愤和苦闷不已,心情自是不好。但苏轼毕竟是苏轼,生性豪放乐观的他,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郁郁寡欢、悲天悯人,而是自作歌词,自取其乐,在游湖赏景中自励,真正见出一代文豪的率真本性和豪迈风范。
我们重点来读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一词,这是文章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历来评家都认为,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让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文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词的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这就鲜明地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
总之,整首词融理入景,情、景、理三者完美交融,表达了词人身处逆境而旷达乐观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却积极奋进的生命姿态。读来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催人奋进,令人震撼。
以上是评家的公论共识,并无二议。问题是,苏轼在一转眼之间心情大好,个中之因是什么?降了苏轼本人的开朗、豁达之本性,我们还可以从文中窥得如下两个原因:
一是“疾愈”,这是常情常理。一个人病愈时的心情应该是高兴喜悦的,更何况苏轼是在怀才不遇、身遭贬谪之时患病,患的又是不轻的手臂肿病。关于苏轼此病的具体情况,史料上没有多少记载,苏轼自己的文章中也只有点滴谈及。主观臆测,此疾可能是苏轼不服黄州当地的水土而致。手肿必伴有疼痛,这会造成人生理上、心理上的不适与痛苦。虽然苏轼在文中并无片言只语记录自己患病时的这种不适与痛苦,但从他“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之句可推知,他患得不轻。否则,何必要找邻邑的庞安常治疗呢?一般的小疾小病,随便找个郎中医治即可。苏轼找庞安常治疗,并在医治过程中俩人结为挚友,且在其文章中多次提及此人而不吝溢美之词,由此可推想医治的次数之多、时间之长、感恩之重。所以一旦病愈,苏轼自是开心万分,兴奋异常,于是自然有了下文“与之同游清泉诗”一事。
二是游寺时的美景愉悦。因为病好心情好,苏轼才有游沙湖之举动。并且邀请庞安常同游,一表感激之情,二证友谊之深。沙湖之美景(具体前面已经论述,此略)让苏轼饱了眼福,悦了心情,情绪顿时大好。再加上酒精的刺激,更让人有了飘飘然的感觉,于是即兴作词,借酒消愁,一吐心中的豪迈之气,尽显旷达乐观的率真本性。而这种本性,首先是由眼前的王逸少的洗笔泉和西流的兰溪水引发的。(www.xing528.com)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水”作为一种常见意象,多用来比喻绵绵不绝的愁思,借指时间岁月的流逝。如“问君能有几多愁,却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但在苏轼眼里,“水”却别有风味,不是一种令人生悲的物象,而是一个能激发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催化剂。请看《赤壁赋》中这段文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里,苏轼就是拿眼前看到的水来作例说理,运用辩证观点,告诉“客”“物与我皆无尽”的道理,从而使“客”“喜而笑”。同样地,在《游沙湖》中,苏轼也是由眼前的兰溪之水,领悟到一种新的哲理,从而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萌动了一种积极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追求,我们可以从他对乐府古辞《相和歌辞·长歌行》和白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的反意中得知。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和歌辞·长歌行》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玲珑玲珑奈老何,使君歌了汝更歌。
——白居易《醉歌·示伎人商玲珑》
乐府辞与白诗表达的都是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哀伤情绪。苏轼却坚信“谁道人生无再少”,高歌“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连溪水都“尚能西”,更何况人呢?所以不能悲叹年老无成、为时已晚,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及时努力,还是会有所成就的。“溪水能西”“黄鸡休唱”,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从中见出苏轼超然洒脱的处世品性。
总之,在这篇短文中,苏轼以极其朴素、自然、清淡的语言,写出了非常丰富复杂的感情,并且有层次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由寓慨于谐,悲愤无奈到纵情高歌,乐观旷达,从中见出一个率真、豪放的苏轼——他毕竟是个善处穷厄的智者,生性豁达的豪杰。
(本文发表于2010年第4期《语文教学研究》,中国北京,刊号:CN22—13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