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高中课文需具备解读文本能力和实践

解读高中课文需具备解读文本能力和实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客观而理性的角度而言,现在的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是缺失解读文本的能力的。据黄厚江老师的了解,语文教师备课中的文本解读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过程倒置。语文教师要有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实践,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危言耸听。语文教师一旦热爱钻研文本,具备了解读文本的能力,就能在日常的备课中去积极探究和发现,并将这种探究和发现设计成教案,应用于课堂,生成自己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教学。

解读高中课文需具备解读文本能力和实践

语文教师的“本”是什么?是学生?是课堂?抑或是那些教学方法与技巧?都不是。我以为,语文教师的“本”是课本、文本,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材”。我并不否认,教学方法、技巧对于成就一堂好课的重要作用,或者是对于提升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但方法也好,技巧也罢,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则都是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实践和达成。语文教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才是成就一堂好课的最重要的基础。一个只知照搬教参和其他教辅资料的教师,是一个缺少创新能力的教师;一个有着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并将之运用到课堂中去的教师,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有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不拘泥于现成的条条框框,敢于求新革新,给课堂以艺术的灵感,赐教学以鲜活的生命。

从客观而理性的角度而言,现在的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是缺失解读文本的能力的。语文教师的照本宣科——依从教参上课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尽管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以“探究发现”的模式为主,但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自身又有几个在“探究发现”文本呢?就如当下红红火火的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看上去课堂轰轰烈烈,学生热热闹闹,教师潇潇洒洒,似乎都在“探究”,多有“发现”,但实质上却是走过场、演假戏。所谓的“探究发现”,只停留在浅层次甚至不探究、乱发现的层面上。华而不实,不伦不类,这类课堂解决不了多少实际问题,热闹繁华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教师解读文本能力的低下:他们缺少对课文的研究和发现。古人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试问,教师自己都没有对文本“弱水三千”,何以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一瓢饮”呢?

大量课堂实例说明: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据黄厚江老师的了解,语文教师备课中的文本解读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过程倒置。即不是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教学参考和各种资料,然后再阅读文本,甚至根本不阅读文本(尤其是自己以为熟悉的课文)。(2)有人无己。备课时会较多地甚至是大量地阅读包括教学参考书在内的相关资料,最后是各种结论充塞自己的头脑,却没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更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3)重心失当。即热衷于寻找所谓新的教学方法,把备课时间花在资料搜集上的多,花在构思如何教学上的多,花在教学形式上的多,花在设计练习上的多,而花在阅读文本上的少。(4)僵化少变。即一旦形成了对文本的某种认识,就很难改变,不仅不能超越自己,对其他不同的观点也常常排斥。凡是有新的说法,都不愿接受。[1]

新课标的导向有问题,还是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出了差错?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浸透于社会的角角落落,素质教育的口号仍雷声大雨点小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师也不能“免俗”——失去了语文固有的浪漫和诗意,变得理性和务实:我们只关注分数和名次,升学率和奖金;我们钻研的是题目和所谓的解题技巧;我们不再安心于研读教材,钻研教法;不再关注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www.xing528.com)

语文教师要有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实践,这绝不是夸大其辞,危言耸听。“能力”与“实践”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今的语文教师中,有“能力”而不愿“实践”者有之,愿“实践”而缺乏“能力”者亦有之,而有“能力”再“实践”者,更是少之又少。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学科,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需要语文教师的智慧和创造,语文课本呼唤语文教师的探究与发现。文学是人学,常读常新,常教常新,文学能给人以丰富的教育和启迪意义。文学又是多义的、多元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堂的艺术和创造,取决于语文教师对课文解读的广度和深度。语文教师一旦热爱钻研文本,具备了解读文本的能力,就能在日常的备课中去积极探究和发现,并将这种探究和发现设计成教案,应用于课堂,生成自己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教学。我坚信,这样的教师和课堂一旦燎原,语文教学必将迎来诗和远方!

【注释】

[1]黄厚江.语文教师的智慧阅读:谈谈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J].语文学习,200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