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标准通常被教师遗忘。教师习惯于翻阅教材、教参,却忘了这一切设计的纲领性的文件是课程标准。语文教学,首先就应该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比如,《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阅读与鉴赏”部分做出了要求,如“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思考和认识”“发展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积极的鉴赏态度”等。对这些要求有了一个总体性的认识之后,便要试着在一定的文本具体情境之下将这些要求拆解为多个教学目标,这样教学目标方能更加合理。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通常将教学目标表述为“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注意的是,这“三维目标”并非三个单独的目标,而是一个整体,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一位教师将《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第一,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第二,品析人物形象,学习绘形写神,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第一,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www.xing528.com)
第二,品析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乍一看《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若是认真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问题。教学目标以分条的形式呈现“三维目标”的不同维度,也反映了老师是将“三维目标”理解为“三个目标”的认识,这在教师中间是一种普遍的认识。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是不可能如此清晰地区分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后才能被感受和体悟出来;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三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正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说“今天我们来完成情感目标”,诸如此类的话,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三维目标”的完成,应当是浑然一体的。而且,对于每一堂具体的语文课来说,也不是所有的维度都要落实、都能落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