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鱼属。俗称山细鳞鱼、江细鳞鱼、闾鱼、闾花鱼、金板鱼、花鱼、梅花鱼、小红鱼等。
体征:细鳞鲑的体形为中等大小,略呈纺锤形,稍侧扁。体长为17~45厘米,体重为0.5~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6~8千克。吻钝,微突出,上颌稍长于下颌。口小,在身体前端,位置较低,口裂抵达眼的中央。唇较厚。上颌骨宽而且外露,后端伸达眼中央的下方。眼较大,位于头的侧上方,眼的上缘几乎与头的上缘持平,两眼之间平坦或中央微凸。两鼻孔很邻近,约位于吻中部。鳃孔大,位于侧面,向前达眼的中央或稍前下方。牙齿较多,上颌齿46枚,下颌齿26~28枚,犁骨齿与腭骨齿各有一行尖齿,共约32枚,排列呈马蹄形。舌厚,前端游离,舌上也有齿,左右各5枚,排列呈“V”字形。细鳞鲑有假鳃,鳃耙19~24个,外行为长扁形,内行小块状,鳃盖膜分离亦不连与狭部。体表被圆形鳞片,非常细小,头部无鳞,侧线稍呈侧上位,侧线鳞约有140~150个。背鳍外缘向后倾斜,平直或微凹。鳍与臀鳍相对,脂鳍基稍后于臀鳍基。胸鳍位于侧中线的下方,呈尖刀状。腹鳍位于体长中点的稍后处,其起点正对着背鳍基的中部,鳍基有一个长形腋鳞。尾鳍浅叉状。肛门紧靠臀鳍基的前方。身体背部黑褐色,背鳍前颜色较深,两侧为淡绛红色,至腹侧渐呈银白色。背部及身体两侧侧线鳞以上及脂鳍上还散布多个长圆形黑蓝色圆斑。腹鳍为棕色。在繁殖季节,身体侧面渲染的红色更加艳丽。
※细鳞鲑
习性:细鳞鲑属于陆封型冷水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较好的河川支流中。细鳞鲑以动物为食,也是淡水鱼类中比较贪食的种类之一。从4月底到8月为它的摄食旺季,早晚摄食活动非常频繁,阴天则全天摄食。食物主要有小鱼、鱼卵、虾类,以及蜉游、飞蚁、萤火虫、瓢虫、牛虻和其他昆虫等,饱食后胃内食物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10%。采食的时候,它还能经常跳出水面捕捉飞在水上的昆虫,一天可食100多个虻、蝇等。它在吞食鱼卵时,往往也把水底的树叶或枝条碎片一并吞入。细鳞鲑的胃很大,为白色弯管状,胃壁很厚,但肠非常短,仅为体长的三分之二,有幽门盲囊65~75个。
繁殖:在秦岭山区,细鳞鲑一般于5~6月产卵,此时河水刚刚解冻不久,水温约为6~10℃,产卵区一般都是水流清澈、流速较缓,底层为砂砾,水深1米左右的靠近岸边的环境,产卵前有逆水溯游的现象。雌性的怀卵量一般为4000~8000粒,卵为沉性卵,卵粒较大,直径约为3~4毫米,一次排完。细鳞鲑的幼体生长和性成熟均较缓慢,1岁龄时体长约为13~16厘米,3~5岁龄时达到性成熟。冬季则在江河中的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等地方越冬,俗称为“归坑”。
分布:细鳞鲑在我国北方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有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北部的白河上游、滦河上游,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以及流经甘肃和陕西秦岭的渭河支流等。在国外,还见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的河流之中。
◎知识点
秦岭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秦岭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细鳞鲑
习性:细鳞鲑属于陆封型冷水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较好的河川支流中。细鳞鲑以动物为食,也是淡水鱼类中比较贪食的种类之一。从4月底到8月为它的摄食旺季,早晚摄食活动非常频繁,阴天则全天摄食。食物主要有小鱼、鱼卵、虾类,以及蜉游、飞蚁、萤火虫、瓢虫、牛虻和其他昆虫等,饱食后胃内食物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10%。采食的时候,它还能经常跳出水面捕捉飞在水上的昆虫,一天可食100多个虻、蝇等。它在吞食鱼卵时,往往也把水底的树叶或枝条碎片一并吞入。细鳞鲑的胃很大,为白色弯管状,胃壁很厚,但肠非常短,仅为体长的三分之二,有幽门盲囊65~75个。
繁殖:在秦岭山区,细鳞鲑一般于5~6月产卵,此时河水刚刚解冻不久,水温约为6~10℃,产卵区一般都是水流清澈、流速较缓,底层为砂砾,水深1米左右的靠近岸边的环境,产卵前有逆水溯游的现象。雌性的怀卵量一般为4000~8000粒,卵为沉性卵,卵粒较大,直径约为3~4毫米,一次排完。细鳞鲑的幼体生长和性成熟均较缓慢,1岁龄时体长约为13~16厘米,3~5岁龄时达到性成熟。冬季则在江河中的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等地方越冬,俗称为“归坑”。
分布:细鳞鲑在我国北方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有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北部的白河上游、滦河上游,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以及流经甘肃和陕西秦岭的渭河支流等。在国外,还见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的河流之中。
◎知识点
秦岭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秦岭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细鳞鲑
习性:细鳞鲑属于陆封型冷水性鱼类,喜欢栖息于水温较低、水质较好的河川支流中。细鳞鲑以动物为食,也是淡水鱼类中比较贪食的种类之一。从4月底到8月为它的摄食旺季,早晚摄食活动非常频繁,阴天则全天摄食。食物主要有小鱼、鱼卵、虾类,以及蜉游、飞蚁、萤火虫、瓢虫、牛虻和其他昆虫等,饱食后胃内食物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10%。采食的时候,它还能经常跳出水面捕捉飞在水上的昆虫,一天可食100多个虻、蝇等。它在吞食鱼卵时,往往也把水底的树叶或枝条碎片一并吞入。细鳞鲑的胃很大,为白色弯管状,胃壁很厚,但肠非常短,仅为体长的三分之二,有幽门盲囊65~75个。
繁殖:在秦岭山区,细鳞鲑一般于5~6月产卵,此时河水刚刚解冻不久,水温约为6~10℃,产卵区一般都是水流清澈、流速较缓,底层为砂砾,水深1米左右的靠近岸边的环境,产卵前有逆水溯游的现象。雌性的怀卵量一般为4000~8000粒,卵为沉性卵,卵粒较大,直径约为3~4毫米,一次排完。细鳞鲑的幼体生长和性成熟均较缓慢,1岁龄时体长约为13~16厘米,3~5岁龄时达到性成熟。冬季则在江河中的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等地方越冬,俗称为“归坑”。
分布:细鳞鲑在我国北方分布较为广泛,主要有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门江和辽河上游等,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北部的白河上游、滦河上游,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以及流经甘肃和陕西秦岭的渭河支流等。在国外,还见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的河流之中。(www.xing528.com)
◎知识点
秦岭
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是褶皱(主要)断块山。秦岭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为黄河支流渭河与长江支流嘉陵江、汉水的分水岭。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还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
◎延伸阅读
鱼鳔
鳔是鱼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消化管前部向外突出并逐渐延长扩大形成的囊状体,与消化道以短的鳔管相连。鳔管消失的鱼类被称为闭鳔类,如鲈形目的种类;鳔管终生保留的鱼类被称为管鳔类,如鲤形目、鲑形目的种类等。闭鳔类的鳔一般仅有一个室,但通鳔类的鳔变化较大,有一个室的,如鳗鲡等;有两个室的,如鲤鱼等;有三个室的,如鳊鱼等。细鳞鲑为通鳔类,仅具一室,鳔长而大,呈圆锥形,壁很薄,后端尖而且伸过肛门。
鱼类从一个水层到另一个水层,必须调节体内的压力,也就是调节自己身体的比重才能达到。鳔的主要功能就是起这种调节鱼类身体比重的作用。当鱼处于水中的一定深度时,鳔内蓄积的气体恰好能使鱼体的比重与水环境的比重相等,鱼就不再上升或下沉。如果鱼需要游向深处,由于水环境的压力增加,鳔中便释放出一部分气体,鱼的体积缩小,使身体比重加大,就可以适应新水层的压力。如果鱼需要游向水的上层,则恰与上述的情况相反。但是,鳔调节鱼体内压力的过程较为缓慢,如果鱼类需要在水中快速升降,鳔的存在反而成为障碍,所以鲨鱼、金枪鱼等游速很快的鱼类体内均没有鳔。此外,一些栖息于水底环境很少向上游动的鱼类也没有鳔。
※秦岭
◎延伸阅读
鱼鳔
鳔是鱼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消化管前部向外突出并逐渐延长扩大形成的囊状体,与消化道以短的鳔管相连。鳔管消失的鱼类被称为闭鳔类,如鲈形目的种类;鳔管终生保留的鱼类被称为管鳔类,如鲤形目、鲑形目的种类等。闭鳔类的鳔一般仅有一个室,但通鳔类的鳔变化较大,有一个室的,如鳗鲡等;有两个室的,如鲤鱼等;有三个室的,如鳊鱼等。细鳞鲑为通鳔类,仅具一室,鳔长而大,呈圆锥形,壁很薄,后端尖而且伸过肛门。
鱼类从一个水层到另一个水层,必须调节体内的压力,也就是调节自己身体的比重才能达到。鳔的主要功能就是起这种调节鱼类身体比重的作用。当鱼处于水中的一定深度时,鳔内蓄积的气体恰好能使鱼体的比重与水环境的比重相等,鱼就不再上升或下沉。如果鱼需要游向深处,由于水环境的压力增加,鳔中便释放出一部分气体,鱼的体积缩小,使身体比重加大,就可以适应新水层的压力。如果鱼需要游向水的上层,则恰与上述的情况相反。但是,鳔调节鱼体内压力的过程较为缓慢,如果鱼类需要在水中快速升降,鳔的存在反而成为障碍,所以鲨鱼、金枪鱼等游速很快的鱼类体内均没有鳔。此外,一些栖息于水底环境很少向上游动的鱼类也没有鳔。
※秦岭
◎延伸阅读
鱼鳔
鳔是鱼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消化管前部向外突出并逐渐延长扩大形成的囊状体,与消化道以短的鳔管相连。鳔管消失的鱼类被称为闭鳔类,如鲈形目的种类;鳔管终生保留的鱼类被称为管鳔类,如鲤形目、鲑形目的种类等。闭鳔类的鳔一般仅有一个室,但通鳔类的鳔变化较大,有一个室的,如鳗鲡等;有两个室的,如鲤鱼等;有三个室的,如鳊鱼等。细鳞鲑为通鳔类,仅具一室,鳔长而大,呈圆锥形,壁很薄,后端尖而且伸过肛门。
鱼类从一个水层到另一个水层,必须调节体内的压力,也就是调节自己身体的比重才能达到。鳔的主要功能就是起这种调节鱼类身体比重的作用。当鱼处于水中的一定深度时,鳔内蓄积的气体恰好能使鱼体的比重与水环境的比重相等,鱼就不再上升或下沉。如果鱼需要游向深处,由于水环境的压力增加,鳔中便释放出一部分气体,鱼的体积缩小,使身体比重加大,就可以适应新水层的压力。如果鱼需要游向水的上层,则恰与上述的情况相反。但是,鳔调节鱼体内压力的过程较为缓慢,如果鱼类需要在水中快速升降,鳔的存在反而成为障碍,所以鲨鱼、金枪鱼等游速很快的鱼类体内均没有鳔。此外,一些栖息于水底环境很少向上游动的鱼类也没有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