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甲鱼品种及分布-详细介绍

白甲鱼品种及分布-详细介绍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体白甲鱼仅分布于台湾省南部和东部的河流和山溪,为我国台湾省特有种。细长白甲鱼分布于广西融水县三防、澜沧江水系。珠江卵形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和乌江水系。稀有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主要水系。繁殖:白甲鱼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6000~12000

白甲鱼品种及分布-详细介绍

科属:白甲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白甲,爪流子。

体征:白甲鱼的身体呈纺锤形,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隆起,腹部圆,尾柄细长。头短而宽,吻钝圆而突出,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走向口角。口下位,下颌具锐利的角质前缘。唇后沟仅限于口角,吻须已经退化,仅在全长10厘米以下的幼鱼有两对或一对。背鳍外缘略内凹,具有一根后缘有锯齿的粗壮硬刺,其尖端柔软,尾鳍深叉形。鳞中等大,胸腹部鳞片较小。背鳍和臀鳍基部具有鳞鞘,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他各鳍灰白色。

※白甲鱼

※白甲鱼

※白甲鱼

※白甲鱼

习性:白甲鱼大多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像人类当中的“无事忙”一样,总要自己找些事情来做。冬季则比较安分,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平常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着生的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

繁殖:白甲鱼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6000~12000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

分布:在我国,白甲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知识点

白甲鱼的类别和分布

多鳞白甲鱼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南方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元江、澜沧江海南岛各水系。四川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为多见。高体白甲鱼仅分布于台湾省南部和东部的河流和山溪,为我国台湾省特有种。细长白甲鱼分布于广西融水县三防、澜沧江水系。少鳞白甲鱼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珠江卵形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和乌江水系。稀有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主要水系。小口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延伸阅读

人类的捕鱼帮手——鸬鹚

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高超的捕鱼本领。

鸬鹚又称鱼鹰。在我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利用它们捕鱼。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大点儿的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海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所以,用鸬鹚捕鱼曾盛极一时。杜甫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这种捕鱼方法在当时之流行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只能满足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在近代已很少采用。实际上,过多的鸬鹚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据统计,野生的鸬鹚每天至少要吃掉400克的鱼。在荷兰,一群鸬鹚在一个夏季就吃掉了5000吨的鱼。

※白甲鱼

习性:白甲鱼大多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像人类当中的“无事忙”一样,总要自己找些事情来做。冬季则比较安分,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平常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着生的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

繁殖:白甲鱼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6000~12000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

分布:在我国,白甲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知识点

白甲鱼的类别和分布

多鳞白甲鱼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南方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元江、澜沧江和海南岛各水系。四川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为多见。高体白甲鱼仅分布于台湾省南部和东部的河流和山溪,为我国台湾省特有种。细长白甲鱼分布于广西融水县三防、澜沧江水系。少鳞白甲鱼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珠江卵形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和乌江水系。稀有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主要水系。小口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www.xing528.com)

◎延伸阅读

人类的捕鱼帮手——鸬鹚

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高超的捕鱼本领。

鸬鹚又称鱼鹰。在我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利用它们捕鱼。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大点儿的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海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所以,用鸬鹚捕鱼曾盛极一时。杜甫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这种捕鱼方法在当时之流行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只能满足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在近代已很少采用。实际上,过多的鸬鹚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据统计,野生的鸬鹚每天至少要吃掉400克的鱼。在荷兰,一群鸬鹚在一个夏季就吃掉了5000吨的鱼。

※白甲鱼

习性:白甲鱼大多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像人类当中的“无事忙”一样,总要自己找些事情来做。冬季则比较安分,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平常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着生的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

繁殖:白甲鱼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6000~12000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

分布:在我国,白甲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知识点

白甲鱼的类别和分布

多鳞白甲鱼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南方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元江、澜沧江和海南岛各水系。四川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为多见。高体白甲鱼仅分布于台湾省南部和东部的河流和山溪,为我国台湾省特有种。细长白甲鱼分布于广西融水县三防、澜沧江水系。少鳞白甲鱼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珠江卵形白甲鱼分布于珠江和乌江水系。稀有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主要水系。小口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

◎延伸阅读

人类的捕鱼帮手——鸬鹚

在我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高超的捕鱼本领。

鸬鹚又称鱼鹰。在我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利用它们捕鱼。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大点儿的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海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所以,用鸬鹚捕鱼曾盛极一时。杜甫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这种捕鱼方法在当时之流行由此可见一斑。当然,这种古老的捕鱼方法只能满足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经济,在近代已很少采用。实际上,过多的鸬鹚会给渔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据统计,野生的鸬鹚每天至少要吃掉400克的鱼。在荷兰,一群鸬鹚在一个夏季就吃掉了5000吨的鱼。

※鸬鹚

鸬鹚的捕鱼本领之高早已被人所熟知。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鸬鹚在河水非常混浊时也能轻松自如地追踪鱼群。在河水混浊不堪时,人类的视觉很难发挥作用,那么鸬鹚是怎样在混浊的河水中找到鱼群的呢?原来鸬鹚的听觉非常发达。在自然界中,有些盲眼鸬鹚依靠它们那发达的听觉器官追捕鱼群。此外,大群的鸬鹚一起围捕鱼群,也大大提高了它们捕鱼的效率

※鸬鹚

鸬鹚的捕鱼本领之高早已被人所熟知。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鸬鹚在河水非常混浊时也能轻松自如地追踪鱼群。在河水混浊不堪时,人类的视觉很难发挥作用,那么鸬鹚是怎样在混浊的河水中找到鱼群的呢?原来鸬鹚的听觉非常发达。在自然界中,有些盲眼鸬鹚依靠它们那发达的听觉器官追捕鱼群。此外,大群的鸬鹚一起围捕鱼群,也大大提高了它们捕鱼的效率。

※鸬鹚

鸬鹚的捕鱼本领之高早已被人所熟知。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鸬鹚在河水非常混浊时也能轻松自如地追踪鱼群。在河水混浊不堪时,人类的视觉很难发挥作用,那么鸬鹚是怎样在混浊的河水中找到鱼群的呢?原来鸬鹚的听觉非常发达。在自然界中,有些盲眼鸬鹚依靠它们那发达的听觉器官追捕鱼群。此外,大群的鸬鹚一起围捕鱼群,也大大提高了它们捕鱼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