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现状:机遇与挑战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现状: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北省部分地市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现。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平台不断增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2017年宜昌市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专门组建专班,为已被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现状:机遇与挑战

1.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现状与特点

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湖北经济发展依旧保持稳步提升,第三产业成为湖北投资的热点,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平均增速始终高于全省产值平均增速。分析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四大资智聚集,创新创业要素加速集聚

在湖北省政策感召下,资本人才向荆楚聚拢。武汉实施的“四大资智聚汉工程”,为湖北省赢得人才、人口红利提供了可能。同时湖北省集聚集成专业、企业家、投资人、校友四支“招商大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校友招商,升级招商引资新模式,增强了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2017年12月武汉市第五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武汉理工大学专场上,科技成果交易金额达81.76亿元。仅百日,武汉已举办了5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吸引投资超过244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搭建,为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便利,为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搭建成果转化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日益优化

2017年湖北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63项,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成效明显。湖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新政”,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扶持环境。过去五年,湖北先后出台了“科技十条”“新九条”等30余项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总体设计和制度框架,持续为科技创新创业清障搭台。2017年3月,湖北省出台《湖北省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暂行办法》,湖北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获得政策资金支持,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及销售规模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提升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湖北省市州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探索各自的新模式。

武汉市探索“大学+”发展新模式,打造“大学—产业—市场—政府”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打破原有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组建了专为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的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局,创立武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新体制、新机制、新体系,力争5年内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到80%,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100家。湖北省自贸区襄阳片区出台了“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建设”等,宜昌片区实施了“三峡英才奖励计划”,打造多元引才新平台。多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人才引进政策的相继落地,湖北省科技创新氛围愈发浓厚,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不断优化。

(3)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高新技术产业支柱行业提速明显,成为湖北经济发展强大的“助推器”。通过多年培育发展,湖北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支柱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从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领域运行情况看,支柱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呈现出稳中趋快的发展态势。

湖北省部分地市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现。武汉市基本形成了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尤其是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已形成集群式发展态势。武汉软件新城被授予“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武汉软件新城基地”,以光谷软件园为主要聚集地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增长迅速,武汉正在向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中心城市的方向发展。2016年湖北宜昌有16个高新技术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智能终端、软件开发应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总投资38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十堰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7.76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截至2017年11月,仙桃市发展了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新申请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家,备案高新技术产品11件。

(4)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日益优化

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与否、环境优化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创新发展水平。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规划首次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在此大环境下,湖北省各地市州举办专利周、知识产权文化节等多种活动,不断增添人人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一定成果,环境日益优化。继武汉中级人民法院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基地”后,2016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又决定在武汉等四城市设立跨行政区域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武汉将成为华中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地标,将对优化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起到良好带动作用。

(5)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提升

湖北省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政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湖北省为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2017年提出“湖北省科技企业创业与培育工程”升级版,从源头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出“税收优惠政策”,经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享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出台《湖北省激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暂行办法》,从11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给予政策资金扶持,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研发积极性。

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平台不断增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自东湖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5年间,国家在湖北布局建设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武汉市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先后跻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湖北获批建设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其“放管服”成效明显。2017年12月17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时,充分肯定了武汉片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襄阳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高效的政务环境;荆门随州孝感等9个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湖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数量不断增多,水平也稳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武汉市组建了专为科技成果转化设立的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局,力争5年内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达到80%。2017年宜昌市为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专门组建专班,为已被投资的宜昌企业,如深圳世纪联合创新、聚晟电子、启迪科技等,从项目规划、选址、建设审批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2017年湖北襄阳高新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www.xing528.com)

(6)基础研究和开发环境不断改善

2018年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重点确定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大支持基础科学研究措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两件事,基础科学研究对提升创新能力非常关键。近年来,创新已经成为湖北省的关键词,科技创新能量来自巨大的科技潜能。至2017年11月,湖北省有各类研发机构2245个,普通高校129所,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700余个。在校大学生140多万人,科技活动人员37.8万人,两院院士73人。湖北省的基础研究人才要素具有比较优势,创新平台及环境不断优化。

2010—2016年间湖北省科技活动人员、R&D人员、R&D支出均有明显增长。科技活动人员由2010年的282604人上涨到2016年的393333人,增长39.2%;R&D人员由2010年的142683人上涨到2016年的218322人,增长53%;R&D经费支出由2010年的2637885万元上涨到2016年的6000422万元,增长127.5%。可见,湖北省对科技创新的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均有显著改善,基础研究和开发环境不断优化。

图(2018)-9 2010—2016年湖北省科技创新要素情况

2.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发展机遇

第一,全球产业结构变革与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新机遇。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颠覆性技术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世界各强国的产业结构变革进展得如火如荼,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机遇。2017年12月18—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经济发展思路的根本要求。强化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大环境下,湖北省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环境优势,在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所作为。

第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早期投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被赋予了更多的技术内涵,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北特有的优势是吸引东南沿海、沿江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地。

第三,有力的政策支撑——湖北自贸区、长江经济带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政府提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中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机遇。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以及2016年湖北省自贸区获批,位于中部地区中心的湖北省,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带来了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鄂西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2017年11月20日宜汉欧首列班车开通,打通宜昌至莫斯科汉堡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通道,是湖北融入“一带一路”大朋友圈的良好开端。以湖北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把握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机遇,加快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优化速度,有效发挥自贸区的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外部政策对区域机制转换的引导作用,谋求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路。

(2)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挑战

第一,R&D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高技术成果的依赖性直接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R&D经费与科技活动产出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首选指标是R&D/GDP,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潜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016年湖北省R&D经费支出为600亿元,占GDP比重仅达1.85%,未达到创新能力的标准。

第二,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压力。国内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使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和渗透,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湖北与沿海地区比较,地方政府管理体制不够灵活,政策支持力度仍不够大,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方面需进一步改善。

第三,地区发展不均衡加剧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60%以上分布于沿江、沿线的武汉、襄阳等地,但创新资源多集中在武汉,武汉市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远远高于其他市州。但目前武汉的辐射能力有限,这使得武汉与其他城市的科技差距逐渐拉大,形成科技上的“马太效应”。这种资源配置不均衡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挑战也是机遇,相比东部沿海地区,湖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非没有禀赋,需要借自贸区等机遇扬长避短,突破思维桎梏,来一场“思想革命”。湖北省创造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解决人的问题。创新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和个人,人才是创新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靠人才。湖北省是科教大省,每年培养大量人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地方经济,必须提升地方品质,使人才政策更加细致,从而聚集人才。其次,应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助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