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学科特点十分鲜明,长期以来,美术被狭隘地认为是一门关于绘画的艺术,美术学习无非是一些绘画的技能技巧学习。实际上,绘画只是美术中的一个门类,它包括了雕塑、建筑、绘画、综合材料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美术的内涵更加丰富起来,包括了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景观设计等。随着当代影视艺术的发展,科技大量介入其中,为艺术创造打开了宽广的思路,美术所包括的内容呈爆炸式增长,它更多的功能也逐渐被西方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发现,如艺术治疗。
艺术教育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它能增进人的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并能解脱心灵的桎梏,净化人心、升华情感,使人更具有人性,唤醒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强化自己对其他社会价值的肯定,是自然、和谐、统合的教育。艺术活动犹如一个个小型工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为孩子将来从事复杂的创造性的工作建立了自信的基础。它的一些在以前看来很微小的功能,现在变得越来越突出、重要,逐渐升级为美术独有的特点。所以,近年来,美术被很多国家列为核心课程,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美术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第一,美术具有审美功能。美,是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是各种点线面、色彩丰富而有节奏的变化。大自然,是历经亿万年的进化、协调后产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每一处风景都达到了一种美的协调。人的审美心理是大脑对大自然所产生的良性适应。审美是美术最为核心的功能和特点。
第二,美术具有视觉思维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美术与其他科目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它的思维方式倾向于视觉的形象思维方式,我们称之为视觉思维。这不但是区别于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是区别于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关键之处。所以,美术是培养学生视觉思维能力,运用造型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门科目。
第三,美术具有触觉思维的特点。美术不但包括平面造型,还包括了立体造型,如雕塑、泥塑等,这些艺术形式需要很强的触觉感知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发出了大量不同的媒材,这些丰富的创作材料具有不同的肌理、手感,人的触觉的发展由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触觉是人最基本的感知能力之一,敏锐的感知能力对人的智力发展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敏锐的触觉感知能力将会发展起触觉思维能力。各种复杂的艺术,都离不开触觉思维能力。
第四,美术能促进感觉统合,刺激智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利用多种媒材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可以增进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运动觉等统合。
第五,美术具有创造性的特点。美术创作虽然很自由,可以任想象的翅膀肆意高飞,但这种自由背后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艺术来培养孩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美术具有自由表现的特点。美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自由性。艺术作品是人生经验的整合与表现,具有促进创作者自我认知与发泄、升华情感的作用。在培智美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由表达创作,进行适当引导,不能因为学生画面混乱就制止学生的自由表达。(www.xing528.com)
第七,美术能够影响人格的形成。艺术是一种能够促进孩子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自我探索的创造性活动,因此,这种活动会影响到人的人格形成。
第八,美术能训练人的整体思维与局部思维相结合的能力。艺术创作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一步步地推进,不断地完善作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这种能力对于完成战略性的构思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具备这种思维关系极大。
第九,扩大信息处理的范围,能将潜意识里的信息表达出来。艺术是一种视觉语言,比一般的文字更直观,更能容纳从不同视角表达出来的观点,甚至能表达文字难以表达的抽象的感觉。实际上,这是由于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人更多地关注到了微妙的感觉信息,这些信息处于潜意识当中,很难用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表达。所以,人们常常会觉得艺术感受十分微妙、难以言表。其实,这时的艺术,已经把作者的感觉表达得很充分了。
第十,美术具有情感性与装饰性的特点。这种情感性表现为,艺术作品对艺术家来说,往往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具有自我表现、净化情绪的作用。古今杰出的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情感驱使下完成的。同时,艺术作品还有很强的装饰性。优秀的艺术作品固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但其主导的因素是情感。而在工艺美术中,装饰性起到了主导作用,情感退居其次。除此之外,美术还在其他学科领域内具有实用价值,如用绘画记录动植物标本、地理地形等。
第十一,美术具有操作技能的特点。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科目,没有技能就无法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可以说,技能是贯穿美术教育始终的重要内容。美术的技能,有的步骤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但都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那些步骤比较复杂的技能,对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很有效。
以上十一点较全面地罗列了美术的特点,现在我国的美术教育虽然提倡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但实际上方法并不明确。首先,最大的障碍在于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人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积累经验,寻找衔接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教育。其次,大家都意识到了艺术思维不同于逻辑思维,但很少有人清楚艺术思维的内在机制,所以只能用模糊的描述来解释艺术思维,而不能从脑科学的角度来更深刻地解释。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诸如艺术技巧与艺术思维、情感与逻辑、艺术创造与艺术模仿、意识与潜意识、操作与理论、感觉与知觉、认知等之间的关系、界限,不知如何将教学继续向前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