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吴教授:您好!
日前在沈阳的新华书店购得蒋锡武先生主编的《艺坛》(第三卷),从中得见您大作《“盛”“世”观光记》的续作《〈鸟瞰富连成〉后编》,受益良多!文中曾谈及富社“世”字科部分演员不知所终,现仅将晚辈所知道的一些情况提供给您作参考。
沙世鑫,1942年曾到辽宁大连演出,剧目有《群英会·借东风》《四进士》《一捧雪》等。1951年参加旅大市(即大连)文教局实验京剧团,任演出科长。因其嗓音后来有了变化,遂在演出中放弃老生,而改工丑角。曾演出《赤壁之战》的蒋干、《十五贯》的娄阿鼠、《花荣大闹清风寨》的张环、《白毛女》的穆仁智、《芦荡火种》的刁小三等。1967年误中红卫兵手中枪支走火的流弹而去世。
姚世茹,1941年自己搭班在京津、东北等地流动演出。1958年应邀参加沈阳市成立东风京剧团,曾演《九江口》《古城会》《火烧红莲寺》《反五关》《五鼠闹东京》等戏。1961年参加沈阳京剧院,先后演出过《太白闹朝》《四进士》等戏。有趣的是,您的文中盛赞当时是杨派武生传人佼佼者的他,在沈阳的大部分演出中却多是以老生身分出现的,后来因嗓音不济,还研习并唱过“言派”老生且受内外行的赞许,至今在部分老演员和老观众的印象中他竟是个“言派”老生,已去世多年。
刘世勋,出科后曾由张云溪、张筱杰(当时他们兄弟在东北)介绍到沈阳共益舞台搭班演出,因演打炮戏《失·空·斩》时嗓音失润,而连第一场演出都没有全演下来便草草收场。一度曾以教戏糊口,沈阳现年七十九岁的周仲博先生当时即通过他学到了不少“余派”和“马派”戏。尹月樵老师也曾花了一百块钱(我估计是伪满流通的“大绵羊”)向其学了《战太平》一剧。建国后落脚于山东,曾参与过山东现代戏《红嫂》的编导工作,也已去世多年。
赵世璞,出科后即各处搭班演出。1946年参加国民党新一军刚毅京剧团,随剧团开往长春。长春解放,遂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胜利国剧团。1950年调东北军区政治部国剧团。1954年转入沈阳市京剧团,曾拜唐韵笙先生为师,并为其配演些不大不小的活儿。1959年因合并加入沈阳京剧院。为嗓音所限,不多演主角,相比较而言“老包戏”演得多一些。我曾见过他1990年演出《四五花洞》[毕谷云(真),云燕铭、吴素秋、秦友梅(假)四潘金莲]的录像,其中饰演包公。晚年曾在艺校授课。今犹健在,但身体非常不好,听说现在仍在住院。
诸世芬,出科后效力阶段,因王连平派戏有偏私,与班主叶盛章闹翻,遂应李丹林之约出关,先后在大连、哈尔滨等地演出。1947年在哈尔滨参加东北文协平剧工作团,五十年代曾同赵荣琛(白蛇)、秦友梅(青蛇)合演交响乐昆曲《断桥》,还演过《春香传》的李梦龙。因嗓音和那个时代对小生的政策等限制,曾长期担任导演工作,曾参与《海瑞背纤》等戏的导演工作。七十三岁时还曾演出《群英会》“大帐”“对火字”两场,晚辈亲眼得见。嗓子不灵了,但表演和台风却很好,“大帐”带舞剑,腰腿上的功夫还看得出来。算得上是东北小生行中为数不多的表演规矩、讲究的一个。现受聘于沈阳师范学院戏剧艺术分院(原辽宁省戏曲学院)担任小生教师(2004年除夕病逝)。(www.xing528.com)
此外,沈阳还有一位马连良的外甥、富社“世”字科的毕业生杨元勋。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的关。1948年参加胜利国剧团,1954年参加东北戏曲研究院京剧试验团,系《海瑞背纤》编剧之一。曾出国演出《雁荡山》中的贺天龙。1959年调入辽宁省戏曲学校执教并任京剧科主任,于数年前去世。
专此 即颂
阖府均吉
晚 刘新阳拜上
2004年8月15日于沈阳东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