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以来,在京剧行当中,只有武旦一行比较有发展。一是人才递嬗层出,没有中断;二是武旦本由男演员应工,今乃改由女演员专司其业,正如足球之从仅有“男足”发展为把“女足”也被确认为正式比赛,这应是一个飞跃;三是阎(岚秋,即九阵风)、朱(桂芳)遗泽,至今犹未全失(如阎世善年逾八旬,犹能作示范表演录像;而中华戏校的李金鸿今亦健在,除继承武旦传统正宗衣钵外,他还从韩世昌学过昆旦,其功底之扎实,身段之婀娜,殊不让前贤[3])。在今天整个京剧艺术不免滑坡之际,只有武旦行还一度焕发了青春。至于今后前途如何,则要看整个京剧的发展趋向了。
富连成的武旦一行原本代有传人。赵喜贞、方连元、邱富棠、范富喜、朱盛富,皆为各科翘楚。到了“世”字科,阎世善的舞台生涯不但最长,艺术水平也最杰出。世善不仅扮相好,功底扎实,而且出科后一度能演正工青衣(如《酒丐》之王翠娥)和花旦(如《挑帘裁衣》之潘金莲,但演出效果适得其反),足见其本钱(嗓音)够用。当宋德珠荣膺“四小名旦”桂冠之际,阎世善在舞台上的艺术光芒丝毫不逊色。虽开打时不及宋德珠动作彪悍,但打出手之稳练、准确与从容不迫,则直承朱桂芳衣钵。只是他为人本分,不求闻达,始终未挂头牌。在我本人半个世纪的看戏过程中,无论坐科、出科前后,世善所演武旦诸戏,几乎无一出不过瘾,无一招一式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我看过世善的戏很多,单挑戏如《无底洞》《盗仙草》《摇钱树》《泗州城》,与武净对打戏如《打焦赞》《湘江会》,群戏如《青石山》《取金陵》以及配角戏如《三岔口》《安天会》,皆各具特色,恪守规矩。惜自五十年代以后即息影歌坛,渐不为人所知。然在今日,犹足为后进楷模。落笔至此,其夺目之光彩犹在眼前也。
世善之外,班世超亦有可观,只是扮相不够俏美。出科后久居上海,故我看世超的戏不多。阎、班之后,“韵”字科出了个冀韵兰,不仅风姿绰约,功底亦极坚实,一度红极于沪上。从富连成所培养的艺术人才看,武旦行确是英才辈出、不负众望的。(www.xing528.com)
相反,富连成的老旦行演员却始终不甚景气。“世”字科出了一名正工老旦时世宝,是时慧宝的侄子,坐科时经常演老旦单挑戏,看上去比较有前途,倒嗓后便湮没无闻。另外还有一个二路老旦谢世安,曾灌过唱片,能戏较多,后来也不知去向了。出科后长期出现在舞台上且为人所熟知的是耿世华,他拜孙甫亭为师,长于做工,是张君秋的老搭档。他最大的毛病是模仿孙甫亭太过火,有时近于肉麻。但陪张君秋演《春秋配》《望江亭》,以及在北京京剧团(后改京剧院)为马、谭等配演《桑园会》等,都比较称职,且往往有俏头。我有一偏见,耿虽用夸张手段学孙甫亭,毕竟还是老旦;而马富禄有时抱演老旦,陪马连良演《清风亭》《八大锤》,虽有嗓子且能与老生在表演上有默契,却总嫌未脱小花脸的油腔滑调,让人看了不自在,还不如看耿世华舒服。有人誉马富禄演《清风亭》贺氏为“一绝”,我不敢苟同。而马扮演《得意缘》的狄母,则更是离谱(按,丑角串演老旦,属于兼工,内行称“抱演”,不算反串)。王长林能演《探母》佘太君,王福山晚年配张伯驹演《别母乱箭》的周母,都属“抱演”。我还看过萧长华演的《清风亭》贺氏(慈瑞泉也能演,但我未见过)。这些名丑抱演老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流露出丑角本色,给人以滑稽反串之感。而马富禄一生不知演过多少回老旦,却始终不能脱去小花脸习气。观众只要看他一举手一投足,听他一开口念白,就不免要笑。而马在表演中又不时加入京白,则更加破坏气氛了。目前丑行人才奇缺,丑角演员连本工戏都演不好,更不要谈“抱演”老旦了。因谈老旦联想到“抱演”的事,顺带啰唆几句。至于“世”字科的丑角,下面再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