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密敦煌石窟,艺术遗产

解密敦煌石窟,艺术遗产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石窟,指以莫高窟为主体的古敦煌郡境内的所有石窟。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一个庙等石窟。在古代,上述石窟都位于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及艺术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蒙古族将石窟称庙,所以称五个庙。

解密敦煌石窟,艺术遗产

敦煌石窟,指以莫高窟为主体的古敦煌郡境内的所有石窟。它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一个庙等石窟。在古代,上述石窟都位于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及艺术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诸石窟基本情况如下: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迄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492个洞窟中(北区未计),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以及唐、宋、清、民国时期的木构建筑十余座。另外,于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曾保存了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约5万件。

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据《沙州都督府图经》的记佛龛文推断,其开凿时代大概与莫高窟同时。现尚残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回鹘、元、清、民国等时期修建或改建的洞窟12个。西千佛洞虽然规模不大,壁画、彩塑数量不多,但对于进一步了解、欣赏和研究近1600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史,颇有参考价值。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安西城南75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断崖上。在现存42个洞窟中,保留有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的塑像和壁画。榆林窟开凿时代大概始于北魏,但大规模营造则在唐代。如中唐25窟,壁画保存完好,色彩犹新,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亦属佼佼者;另外西夏时期凿建的第2、3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的不足(图16)。

图16 榆林窟外景

东千佛洞,位于安西县桥子乡(桥子乡在县城东南70公里处)东南35公里峡谷中的河床两岸,是西夏和西夏以后开凿的一个以表现密宗内容为主的佛教石窟寺。东千佛洞现有大小洞窟23个,其中有壁画、塑像的洞窟仅8个(西夏三窟、元代三窟、清代二窟),主要反映了西夏、元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石窟艺术。密宗内容在这里有较多的系统性的表现,艺术价值亦颇高,和榆林窟一起可弥补莫高窟佛教密宗艺术之不足(图17)。(www.xing528.com)

图17 东千佛洞外景

水峡口,又名下洞子,位于安西城南约50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距榆林窟约25公里,开凿在榆林河南北两岸断崖上。现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8个,其中南崖的1~7号窟尚存宋及清代的塑像或壁画,北崖的8号窟尚存五代壁画。

五个庙,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处的狼湾里,开凿时代最初可能是北朝。该处并排有5个石窟(一个早年已毁,实为4个)。蒙古族将石窟称庙,所以称五个庙。其实包括残窟在内共有20多个石窟,可以说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石窟群(图18)。现存四窟尚保存不少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可以补充和说明敦煌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一个庙,该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北约12公里处党河东岸的吊水沟北面的断崖上。现存洞窟2个,始凿年代可能在北朝或隋末唐初,尚残存曹氏归义军时期壁画、供养人题记和民国时期的绘画、游人题记,数量虽然很少,但对于探讨有关时期的宗教艺术活动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18 五个庙石窟外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