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墓葬信仰对墓志文体的影响

唐代墓葬信仰对墓志文体的影响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随葬品,墓志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作为应用文体,墓志在唐代才可称普及。作为文学体裁的墓志因此风之流行备受重视,大文人、书法家、刻手纷纷参与修志,墓志创作空前繁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碑志文体史上之高峰。墓志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碑志文多为文人士子撰写,其中有的甚至出于一代名流之手,文辞华美,感情真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

唐代墓葬信仰对墓志文体的影响

作为随葬品,墓志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登上历史舞台,但是作为应用文体,墓志在唐代才可称普及。墓主的身份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上至皇帝,下到布衣,包括僧道妇女,无所不及。修撰墓志,随葬掩埋入墓,成为唐人葬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文学体裁的墓志因此风之流行备受重视,大文人、书法家、刻手纷纷参与修志,墓志创作空前繁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碑志文体史上之高峰。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唐代墓志的兴盛,固然离不开文体自身的演化,但其随葬品的应用本质必然使得它与丧葬紧密相连,丧葬风俗是推进其繁荣、普及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透彻解析二者的关系,才能从本质上把握唐代墓志的繁荣原因。

墓志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碑志文多为文人士子撰写,其中有的甚至出于一代名流之手,文辞华美,感情真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不待言。作为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通过它,可以了解当时的官职、氏族、社会状况、风俗习惯等。

墓志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东汉延平元年《贾仲武妻马姜墓志》被誉为中国墓志之鼻祖[1],自后汉至隋末将近600年的时间里共有墓志166方,数量259方。在这将近600年的时间内,墓志经历了孕育发展的漫长过程,到了唐代则达到它的鼎盛时期。毋庸置疑的是,墓志乃由墓碑演变而来,由原先竖立于地面转入到地下。初期的墓志无不打上墓碑的烙印(如有额首、圭首等),即在地下的墓室内,起先是作为墓门上的一种特殊标识物,尔后逐渐被固定置于墓门口的地上。[2](www.xing528.com)

唐代碑志文数量巨大,名作迭出,而以中唐尤为突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作为早在汉代就已出现的文体,为何经历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才广泛流行,成为一种普及型应用文体呢?这势必与唐代之时代特点密切相关;而某一朝代的时代特点,又尽在其时风民俗中展现。本书探寻墓志文体在唐代的兴盛,就是基于上述考虑,以唐代风俗对墓志文体的影响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