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俗所带来的民众在某个时期特别的信仰、追崇会引起一些应用文需求的增多,而引起此种文体的兴盛。
应用文体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密切,最为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影响。例如碑志文、祭神文等应用文体就是很好的例证。碑志文在唐代的兴盛即与当时的社会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首先,厚葬的社会风气引起修撰碑石之风。唐代厚葬之风盛行,墓志作为丧葬附属品,自然受到厚葬之风的影响,丧葬之家纷纷刻石撰碑,稍有身份的人,都会修撰墓志作为随葬品。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载:“近代碑稍众,有力之家,多辇金帛以祈作者之谀,虽人子罔极之心,顺情虚饰,遂成风俗。”[25]由于丧葬风俗的影响,墓志的修撰蔚然成风,唐代墓志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前代。
其次,墓葬信仰风俗决定了墓志的实际功用,使其成为墓葬中重要的附葬物品,担当起墓主进入冥界的身份说明书的功能,成为推动墓志的普及与繁荣的原动力,并深入影响到墓志文体的标题定位与内容构架。
有唐一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思想最为开放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民间原始信仰极为发达的一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神物崇拜充塞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鬼神信仰风俗盛行于整个社会,普及于民间,唐代社会随处可见神灵崇拜现象、活动。从泰山神、华山神、土地与城隍等各种自然神,到二郎神、紫姑神等人格神,林林总总的各路神仙都为民众所信仰和祭祀。因天地崇拜、山川崇拜、动植物崇拜而进行的祭祀活动从社会上层到民间普遍开展,官民共同参与。正因为祭神风俗的盛行,有祭祀活动的地方就有祭祀文学的参与,祭祀文学在唐代走向高峰。(www.xing528.com)
除了碑志文、祭神文等文学样式外,词的繁荣也受到社会风俗的深刻影响。沈松勤先生即认为:“唐宋词从它的产生到发展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具有世俗特征的宴乐风俗的一种载体。” 他指出:“文人士大夫在‘一张一弛’中形成的日常风尚习俗,也是唐宋词赖以繁荣的原因之一。”如果说,节日是短暂的,表征节日风俗行为的,除了词体外,还有杂技、戏剧等富有表现性的文艺样式;那么,士大夫在日常生活的风俗行为,则随时随地发生着,不时地编织着“生活文化之网”。而这张“生活文化之网”的构成,则主要是按谱填词,付诸歌妓,歌以佐觞。[26]
事实上,由于唐代尚文的社会风习,多种文学样式的社会功能得到加强,除了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般应用文之外,诗、词等普遍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日常生活,成为时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文化事项,与时代风俗共生同长。如唐人之行旅风俗中所伴生的题壁诗,婚姻风俗中所应用的催妆诗,等等,无不说明唐朝的时代风俗与文学是互促共长的。社会风俗渗透了诗一般的意境,文体在风俗中繁荣,多种文体在唐风中走向创作高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