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制订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所制订的教育目标不同;同一时代、同一国家中的不同教育组织或实践者,制订出的目标也不同。这是不同社会发展需要、儿童发展需要和规律在不同的目标制订者头脑中反映的结果。教育者要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教育目标,就必须不断深入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和规律,使教育目标的实施、检验、调整等活动成为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2]
在确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时,既要考虑当代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学前儿童发展的总目标,还要研究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合理制订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总是受到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因素构成了影响教育目标制订的客观依据。任何社会总是要将自己理想角色作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而教育也就或多或少地被打上了时代的印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的需要。当然,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也不例外。社会的需要,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理所当然地影响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制订。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同,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也会有所区别。例如,我国20世纪50年代,要求幼儿园完成培养幼儿、为生产建设服务两大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新技术革命席卷而来,因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也反映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中,即比较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重视智力的开发和发展。而在8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强调在丰富儿童知识、经验的同时,注重开发多元智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发展社会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等。在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前面推进素质教育,出现了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的方向。这些不断变化的新要求都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提出的。
(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www.xing528.com)
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是互相影响、密切相关的。儿童认知的发展与其身体的、社会的、情境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无论对儿童进行哪方面的教育,都需秉持儿童整体发展的观念,要以儿童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整合发展为导向,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使儿童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理解周围世界、学会交流和表达,发展其主动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精神,成为全面发展、和谐、健康的儿童。因此,我们制订儿童数学教育学期目标时,要考虑儿童的整体发展,制订出包括情感、态度、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综合的教育目标。
(三)数学学科特点和教育价值
数学学科的结构、教育价值和学习规律对数学教育目标的制订有重要的影响。当代,数学已经渗透到现实世界中与人类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自然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体系较为系统、严谨,其逻辑性十分突出,这对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有着特殊的价值。学前儿童正处于逻辑思维萌发和初步发展时期,数学的学习对其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