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环境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环境设计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座位编排通常是横成行、竖成列排列,学生统统面对老师,这是一种封闭的“秧田型”组织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开放的“马蹄型”“环型”,会议型、小组型等。传统的“秧田型”编排适合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安排更容易让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在进行一般性知识的描述、介绍和讲解时适宜采用此种排列。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环境设计

(一)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

教室设施要卫生,教室的桌椅设计要符合青少年的年龄和身体特点,保证教室的适当亮度,适宜温度,空气流通良好,场地要清洁,教室物品要摆放整齐。

保证学习环境的安静,教室内外要谢绝吵闹,教师要培养学生遵守教学常规,形成良好的习惯,如预备铃响后要做好上课准备,保持安静;活动结束后要自觉安静下来,或在接收到教师的安静指示时要迅速停止手中的工作等。使教室物质环境个性化,由师生合作亲自动手布置教室,使教室物质环境体现出本班的个性。如墙壁挂学生的书画作品;教室角落摆设供学生观察的生活小发明、小制作;窗台上摆放上绿色植物;上课前或课堂中播放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音乐和影像资料等。

教室的空间色彩要协调,根据色彩的心理学效果搭配好教室的空间色彩。教学空间色彩选择要与教学内容和谐,需要安静学习的教室宜用冷色调,着重于操作的教室比如实验室则用暖色调;整体色彩要与局部色彩和谐,比如黄绿、淡青引起的视觉疲劳最小,适用于背景、窗帘、标语、书画的颜色则应与整个空间的色调一致。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教室中窗子一侧应该用草绿色,放黑板一侧为白色,天花板为淡黄色,地板用棕色,课桌桌面为白色。

不要让无关教学内容的物品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时,把讲台上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东西移走;在需要安静学习时,提醒学生把课桌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移至视线范围之外。

(二)设计开放的教室格局

教室内的各种家具和教具的布置,特别是学生座位的编排形式,影响着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影响着课堂的气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等。传统的座位编排通常是横成行、竖成列排列,学生统统面对老师,这是一种封闭的“秧田型”组织形式,除此之外,还有开放的“马蹄型”“环型”,会议型、小组型等。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学生数量和教学活动的特点,灵活运用空间和教学设施进行教室布置,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座位的编排和教师在教室中的位置。传统的“秧田型”编排适合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种安排更容易让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在进行一般性知识的描述、介绍和讲解时适宜采用此种排列。教师应当适当在教室内走动,调整自身的位置来关注非活跃地带的学生,定期为学生调整座位。如果想强调合作与互助学习,可选用聚集在一起的课桌,比如围成环型或马蹄型,教师要安排比较活跃和比较安静的学生穿插而坐,把中心人物安排在全部人看得见的地理位置,而安静的学生适当安排在小组长周围或比较活跃的学生周围,话多的学生则要在组长的视力控制范围内,保证安静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过多活跃的学生得到控制。

总而言之,在安排学生的课桌时,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少来安排,按行列编排或是全班围坐在一起或是几个人一个小组。不管是哪种座位编排方式都要注意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避免有学生长期被排除在活跃地带之外,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三)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的范畴比较广阔,只要能在课堂实践中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生潜能、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切物力和人力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来利用。

1.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资源

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科研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学生家长等都可以成为师生可利用的资源,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和见习、实习等途径来利用校内外资源。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

师生可利用相关的教育网站、公共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信息共享来进行收集,或促进师生与外界的交流,也可从广播、电影电视和报纸等大众媒体所反映的科技新动态中获取学生所需要的课程信息。

3.努力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

教师可设置来源于生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和废弃物设计教学用具和学习用具,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学用具短缺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变废为宝及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4.开发教材的第二生命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材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把教材知识变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建构,在多维的交流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从而产生新的教学资源。

(四)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www.xing528.com)

教师必须把手中牢牢抓住的课堂“主宰”权“下放”给学生,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生产”知识,只有学生自己“生产”出来浸透着学生自己血脉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对自然界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引发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兴趣;借助多种直观性教具,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教具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观察中增加学习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灵活地选择、使用教学方法

经验丰富的教师通常强调“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在遵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灵活地运用。例如,对于概念术语类知识,可采用“读—议—讲—练”或讲授式教学法;对于性质定理类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激趣—提出假设—收集信息—验证假设—交流反思”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对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可通过小组竞赛、游戏等方式进行;对于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或采用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教师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或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结合,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生态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是多元的,既有课改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也不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关键是教师要遵循最适度原则,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学生已有经验等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组合。

3.掌握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的节奏是指教学的速度及其规律变化。把握好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节奏操作的艺术性,课堂教学可以充满生机活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节奏由教节奏和学节奏有机整合而成,其中教的节奏为教学设计的主要落脚点,也即教的节奏必须以学的节奏为出发点,根据学的节奏来调节。科学的教节奏应该是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节奏来调整和安排动与静、言与行、轻与重、张与弛、强与弱、宽与严等方面的教育行为,可通过调节以下几方面因素来控制教学节奏。

时间节奏。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讲与练的时间比例通常不高于7∶3,课堂实验操作与课堂学习时间比例一般不低于4∶6,户外实践时间与课堂学习时间比例一般不低于2∶8,课堂中动与静的时间适宜交叉,不宜集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耐度是教学时间分割的主要依据。

语言节奏。语言节奏即教学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变化。一般地讲,在陈述或过渡性表述时可用中低语调交替讲解,语速可稍快;讲述关键问题时,或需要强调某个问题时可提高语调,语速放慢;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惫时,应及时调整语音、语调和语速,使其重新兴奋起来;在讲述富有情感的内容时,可放缓语速甚至适当停顿,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语言节奏的快与慢、高与低、严肃与轻松要有机交替。

进度节奏。进度节奏即教学进度的张弛快慢。教学进度应有张有弛、有快有慢,进度总是很快会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进度总是很慢又使学生昏昏欲睡。一节课中的重点内容应放慢速度使学生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一般性知识则可以使学生在松弛的状态中快速完成。

氛围节奏。氛围节奏即课堂教学中冷与热的交替。一般地说,纯知识教学和理性分析是冷,易造成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趣味教学和激情表达是热,能活跃课堂氛围。现在的课堂是冷多热少,需要教师联系师生的感情和心理感受,从教材和生活中去发掘素材,多进行趣味教学和激情表达。

(五)实施“无痕监控”的课堂管理方式

课堂教学监控最理想的境界是实现“无痕监控”,在这种课堂教学监控下,教师以卓越的个人魅力和平等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诲人于无痕之中,让学生感觉不到置身于教师的“监控”之中,而是徜徉在人性关怀的呵护下,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诲中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充盈其生命。实现无痕监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敞开心扉,带着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努力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以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处于流畅的交往状态,学会用富有人文性、艺术性、鼓励性的语言艺术和自然、协调的体态艺术以及灵活机智的应变艺术去组织教学,相信和爱护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找准自己的生态位,树立自信心

2.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有广泛的、充分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减少课堂违纪问题的出现,达到学生“自律”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参与机会即是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并适时给予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围绕“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

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规范的基础之上,没有绝对的开放也没有绝对的自由。为了有效地管理课堂,使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学习行为规范。制定和实施规范时注意:要遵守“为学生生命发展服务”的原则,规范是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教师顺利完成任务服务的,是为学生发展服务而不是限制学生的。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规范要适量,且必须在与学生商议之后再予定夺。规范本身包容性要强,宜宽不宜太细,在保持基本方向的前提下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实施规范时要用感情作为支撑,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多用精神性、活动性的鼓励,避免形式性的惩罚,注重用教师的个人魅力感化学生,避免空泛的说理。

生态课堂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生态课堂教学正是让生命实体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诚然,构建良好生态课堂的策略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影响课堂生态的因素也是多方面、多方向的,因此,只有各方面的因素形成合力,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化和创新,才能不断改善和优化课堂生态系统,使之处于良性发展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