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粮食供求变化前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供给

粮食供求变化前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供给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供给。未来30多年复种指数增加过去的一半,即15个百分点,大约每两年增加1个百分点,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耕地面积保持在14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保持在73%以上,则复种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即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022万亩,按现有单产水平计算,等于增产粮食30亿公斤,即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每年可新增15亿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供求变化前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供给

我国粮食供求可以实现紧平衡。关于粮食的需求,从人均消费水平看,由于目前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城乡居民的食物需求会日趋多样化。根据我国人民的生活消费习惯,参照80年代以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变化情况,考虑今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可能变化,一般认为,到200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385公斤的水平是能够基本满足消费需求的;到2010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390公斤的水平,到2030年保持在400公斤的水平,也是可以基本满足消费需求的。结合人口增长规模,即2000年总人口接近13亿,2010年接近14亿,2030年达到16亿,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粮食需求总量为:2000年5亿吨,2010年5.5亿吨,2030年6.4亿吨。

2030年以后,由于人口保持稳定,并进而渐呈减少趋势,虽然人均粮食消费水平会继续提高,但粮食需求总量将不会在6.4亿吨的基础上增加很多。

关于粮食的供给,从生产能力看,我国具有增加粮食供给的多种途径。

可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供给,这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的最主要途径。目前,我国同一类型地区粮食单产水平相差很大,高的每亩500-1000公斤,低的每田只有200-330公斤,差距每田近300-670公斤。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措施,在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完全可以使每亩粮食产量平均提高100公斤以上。从总体上看,在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或减幅很小的前提下,2010年前粮食单产平均每年提高1%,2011—2030年平均每年提0.7%,就可以实现如前所述的粮食总产量目标。这样的速度还不到1949—1999年47年平均每年提高3.2%的二分之一,因而是完全有把握达到的。

可以通过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增加粮食供给。我国仍有宜农荒废地3500万公顷,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约有1470万公顷。今后几十年计划每年开垦和复垦30万公顷,按现有单产水平计算,每年可新增15亿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www.xing528.com)

可以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供给。我国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198%,1996年耕地复种指数为159.7%,这意味着提高复种指数尚有较大潜力。1949——1996年47年间,我国复种指数增加30个百分点。未来30多年复种指数增加过去的一半,即15个百分点,大约每两年增加1个百分点,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耕地面积保持在14亿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保持在73%以上,则复种指数每提高1个百分点,即可增加粮食播种面积1022万亩,按现有单产水平计算,等于增产粮食30亿公斤,即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每年可新增15亿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

可以通过减少产后损失增加粮食供给。我国粮食在收割、运输、储藏、销售、加工及消费等环节损失率很高,达10%,总损失量在450亿公斤以上。通过推广适用技术,提倡节约用粮,将产后环节的损失降低到许可范围,每年至少可节约粮食200亿公斤,这等于在现行状况下每年新增2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粮食加工结构来缓解粮食供给压力,例如目前我国用于酿酒的粮食超过了250亿公斤,人均20多公斤,如果减少白酒生产量,粮食消耗即可大幅度减少;目前,全国饲料用粮1500亿公斤左右,由于饲料结构不合理,造成大量粮食浪费,如果优化词料结构,提高饲养技术,可提高饲料报酬20%—30%,生产同样数量的畜产品,至少可节约粮食300亿公斤以上。

总之,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完全有把握实现粮食增产目标和满足消费需求目标。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基本达到自给,供求实现基本平衡。即使供求有缺口,缺口也将不会超过5%。但要把潜力变成现实生产力并非易事,需要付出相当的资金、技术、政策的投入,做出艰苦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