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变增长方式的途径措施:农业发展与金融管理研究

转变增长方式的途径措施:农业发展与金融管理研究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之所以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引向市场,把小规模经营组织成为适应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生产需要的规模经营,并按照工业化组织生产的思路,组装设计营运农业产供销各环节,提高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经营的整体素质,因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转变增长方式的途径措施:农业发展与金融管理研究

(一)因地制宜地确立集约经营的目标模式

东部地区是改革的前沿和发展的先锋,要率先建立发达的农业,在农业增长方式上也要率先垂范,要以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标准化为中心,加快改善农业增长的基础;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养殖,为农业资源的集约开发利用和农业现代化探索新路子。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要彻底改变“地大物博”的传统思维模式,全方位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改造。同时,在起步阶段,就要树立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以资源优势为基础,避免走弯路;以市场为导向,确立农业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组建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使农业成为具有较强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盈利产业。

(二)发展产业化经营,培育新的增长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措施,这是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各地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之所以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引向市场,把小规模经营组织成为适应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生产需要的规模经营,并按照工业化组织生产的思路,组装设计营运农业产供销各环节,提高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经营的整体素质,因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加强科研推广,提高农民素质

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步、农业实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也是实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为此,要组织和实施好科研攻关和开发利用工程、科技推广工程、农民教育工程这三方面的“工程”计划。

(四)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要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集约经营的实质就是以更多的技术投入替代资源消耗,力求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条件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同时,资源条件的改善和环境质量的提高又会增强农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生态平衡以及人类、自然、社会三者协调发展。

(五)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基础配置作用

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合理流动和配置农业资源,对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具有现实作用。当前,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应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

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流通中介组织等;

市场的硬件建设,包括交易场所、交易设施等的建设;(www.xing528.com)

市场的软件建设,包括交易规则、信息传递以及市场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在建设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产品等各类市场中,尤其要重视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发育农产品流通组织。

(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新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等,是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建立新的激励机制的重要途径。深化农村改革,基本制度方面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根据当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经营者的素质、资金、技术、设施设备状况等来确定。

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股份合作制,鼓励企业之间的资产重组和兼并,鼓励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的活力。

(七)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增长基础

实行农业集约经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关键是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集约。这些要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物质投入等。其中资金集约具有“龙头”的地位和作用。

(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要求。农业增长方式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保障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有范围广泛的、高效优质便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撑,包括农业投入品供应体系、农产品销售体系和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然而,从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总体发展状况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进步不小,但仍然表现为体系不健全、服务不配套、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九)加强农业宏观调控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最具重要意义的转折,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宏观经济体制和宏观政策的调整,又涉及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微观经济组织制度的创新。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有赖于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而农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又有赖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制度规范和政策导向。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重点要在观念上转变农业增长的思维方式,因地制宜地确立集约经营的目标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给予倾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在宏观政策方面,为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家应当在国民收入分配等政策上向农业倾斜,积极营造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要调整长期以来中国工业倾斜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调整价格体系,理顺价格关系,缩小“剪刀差”;合理安排一、二、三产业资金投放比例,特别是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比例;保持工农业发展速度的相对合理比例,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农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建立农业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落实农产品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