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阶段的政策措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新阶段的政策措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促进新阶段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要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①制定指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政策扶持对象就是真正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工或流通领域龙头组织,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户和专业市场等,在财政贴息、优先贷款、股票上市、调整进出口政策和增值税税率以及利用外资等方面给予优惠。

新阶段的政策措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为促进新阶段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结合农业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配置效率。粮食作物要稳定播种面积和产量,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质量;经济作物要控制面积,着力提高品质和效益,合理调整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带、产业区;适应大力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发展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就区域布局来说,东部地区要适当减少粮棉油糖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增加一些资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果蔬、花卉等农产品生产,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中西部地区应通过技术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和名特优产品生产,压缩劣质产品,发展绿色健康食品,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发展牧区畜牧业,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发展草原型、节粮型畜牧业。稳定肉类和蛋类生产,加快发展奶品和羊毛生产,大力发展优质畜产品。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规模生产,推进畜牧业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实现养殖方式的突破,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渔业要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高科技工厂化养殖,因地制宜发展水库和稻田养殖;稳定近海捕捞,加强保护近海资源,完善休渔制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减少捕量;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不断扩大国外作业海域,加强国际渔业合作。

(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的后向产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扩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而且对于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挑战,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意义重大。要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①制定指导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政策扶持对象就是真正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工或流通领域龙头组织,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户和专业市场等,在财政贴息、优先贷款股票上市、调整进出口政策和增值税税率以及利用外资等方面给予优惠。②制定全国发展产业化经营的中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国家支持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各地要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开发、产品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分布和市场建设等制定具体规划。③有步骤地建立一批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可在国家统一规划部署下,建立相应示范区。④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广泛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加快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建设,发展高科技、精密加工型龙头企业。

乡镇企业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要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外向型经济;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也要尽量应用新技术,提高质量和效益。要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发展乡镇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加大乡镇企业资产重组;提倡和鼓励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合作、收购、托管等形式,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提高乡镇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规模效益。

加强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乡镇企业集中发展。过去是先办乡镇企业,然后发展小城镇,造成两者都过分分散。新阶段应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建设小城镇结合起来,小城镇建设起来为乡镇企业提供各方面服务,对乡镇企业发展有利;小城镇本身也可以得到乡镇企业在财力等方面的支持,把基础设施和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办好,并且带动各种商业交通、运输、通讯以及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就业。为此,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搞好农村城镇化建设规划,抓好工业小区建设,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乡镇企业到工业小区落户,不断扩大城镇非农产业规模,使小城镇日益兴旺繁荣起来。

(三)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必须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要调整农业科技路线,从过去侧重产值和产量研究,转向注重质量、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使农业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确立多元农业利技新体制。要发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构建“科、教、企”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包括各种形式的农业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民营科技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其作用;与此同时,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才、改革重组后形成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面向全国,吸引、联合全国科技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还要大量吸收海外华人、华侨和外国科学家,投身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事业,共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各级政府要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为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改革与发展创造条件;在改革、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的同时,设立“农业技术推广奖”,继续完善农业推广研究员评定制度,以调动科技人员推广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完善农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广大农民,乡、村、组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逐步实施“绿色证书”,进行中等专业或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培训。建立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保障机制,保证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各级财政都要设立农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县、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职业教育。各类农业推广、开发项目都要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四)增加农业投资总量,强化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新阶段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集约化经营和农业资源的纵深利用。增加农业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既是适应新阶段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增强抗灾能力的需要,又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要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和利用外资相结合的投融资机制,扩大农业投资来源。

必须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关于“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水平”和“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保证政府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抓好种子工程的建设,养殖基地、良种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保障和增加农业公益性支出:①重视农业科技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大农业科技、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②重视农业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③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投入,稳定并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④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对重大产业调整项目进行信贷支持,并相应给予财政专项补贴。

利用资本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①进一步鼓励效益好、有市场前景的农业企业在境内外发行证券等资金,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②建立农业科技风险投资机制,由国家财政、工商企业和个人共同投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③利用证券市场建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开辟民间投资的渠道。

发挥农村金融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①要保证一定比例的政策性贷款专门用于农业;②农村信用社要切实履行为农服务的宗旨,着力解决农民和村办企业贷款难问题,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信贷支持;③改革完善农村信用制度,解决乡镇企业贷款担保问题;④积极发展政府支持下的农村合作保险事业,促进农民灾后重建和抗灾自救。

(五)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

实现新阶段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一定要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其主要内容是:①落实好农产品购销政策,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民签订合同收购粮棉等农产品,抓紧制定部分劣质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的流通政策。加大对流通领域的整顿治理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以销促产保收。②积极培育农产品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批发市场。要重点支持在农产品主产区新建和扩建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的区域性或全国中心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储运、加工、分级分类、包装及信息服务等市场配套设施建设。③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度,尽快完成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④建立健全国家、行业、地方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完善监测手段,加强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检测;根据质量标准制定主要农产品质量差价,拉开季节、地区、品种差价,实现粮食等农产品的收、储、运、加、销各环节的分级分类。⑤大力扶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连接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从而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要大力发展和规范农业经纪人队伍;农村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要按照合作社的原则,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能力;生态环境建设,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稳定性;农业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旨在提高农业应用科技和市场能力;农产品仓储、营销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将农业的总体比较优势和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适应这一变化,基础设施建设目标需做相应提升。

1.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升级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应从外延型的增加农业资源利用能力转为内涵型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上来:

(1)调整治水目标,采取措施保护天然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耕地蓄水能力、加强水利建设、退耕还湖等,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

(2)改善农田灌溉系统,使用抗旱作物或品种,实行了调亏灌溉、喷微灌溉、灌区节水管理与精细灌溉等综合节水技术,以及雨水集蓄技术与高效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农村环境利用水平升级

(1)天然植被保护水平升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顺向演替的进程;

(2)“边际土地”治理目标升级,即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使“边际土地”得到最适宜的利用。(www.xing528.com)

3.农村发展目标升级

(1)改善农村交通、通讯和供电供水条件;

(2)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3)改善农村信息获取条件;

(4)增加农业科技投资,提高农业技术创新的速度。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国家、集体、农户一起上的方针,并要分解落实到相应的层面上,如农田水利、农村交通、农村教育、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网络和市场网络等,都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政府必须承担责任,要采取相应政策予以实施。有边界、能划分清楚的社区性准公共品(对社区成员没有排他性,对社区外成员则有排他性),可由社区成员共同来建设和管理。农户是农业的生产单位,农户应成为建设基本农田的主体,有些工程的所有权、受益权和合作管理权归建设者,并可继承和转让。

(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农业国际化给中国农业引进外资和技术,利用国外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及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机遇,也有助于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资源短缺的约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入WTO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战略选择。

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国加入WTO后,要制定相应的农产品进出口政策以及金融、财税、技术等方面的法规,保护国内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和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扩大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好WTO对我有利的规则,保护好农业发展;

(2)要加强对国内农业生产的支持,改善品质、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竞争力;

(3)制定实施农业外贸新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

要调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管理措施。一方面在抓好关税及关税配额管理的同时,应尽快研究建立以技术性措施为主的进口管理制度:

(1)快制定符合国际惯例和规则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法律法规,有效保护国内市场。

(2)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改革动植物检疫体制,内外检结合,严格把好入境口岸关,并加强国外疫情监测,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抓紧制定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建立转基因产品的生产许可登记制度和销售标识制度,尽快设立转基因农产品及加工品的检测技术机构。

(4)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秩序,严厉打击走私,确保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稳定。

另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千方百计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1)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2)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重点发展有机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提高传统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水平。

(3)改革农产品出口体制,打破重要农产品由少数外贸公司垄断出口的格局,适当放开粮、棉等重要农产品的出口经营权。

(4)建立出口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向出口企业发布国际市场信息、各国农产品市场动向、进口标准和法律法规等。

(5)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与谈判,改善贸易环境,减少贸易壁垒

(八)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管理体制

建立适应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1)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调整基层组织体系。

调整乡镇管理机构。现有乡镇机构臃肿,人员众多,开支庞大,入不敷出,必须调整职能、缩小政府规模,不仅可减少农民维持政府运转的财政负担,而且可减少基层政府对社区事务的过多干预和管制。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农民自治,解决土地发包、财产所有等方面的矛盾;农村经济集体组织,要管理好集体资产,组织好生产服务和资源开发,增强服务功能,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困难。

(2)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和加强对农业进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建立一个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统筹的强有力的政府机构。首要的是加强中央统筹协调和宏观调控的职能,理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条块的关系,逐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管理一体化的各级农业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