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总是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精明”,什么东家长西家短,说起来头头是道,可是一遇大事则不知所措,其结果正如清代名臣左宗棠所言:“凡小事精明,必误大事。”做人之难,难在“难得糊涂”。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能够与人不较真,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这些人有胸怀,有魄力,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从大处着眼。他们从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因为他们需要腾出更多的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比与人计较更重要的事。
当然了,做人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
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诛、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懂得适时变通,要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抓大放小,求大同,存小异,有度量,能容人。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与你为伍,才会左右逢源,诸事遂愿。可是凡事爱较真的人就是不能理解也无法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通常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一丝一毫的错误。长此以往,周围的人都会躲得远远的,没有办法,他们只有关起门来,只剩“称孤道寡”一条路可走,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
还有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有是是非非,究竟该怎样处理呢?
答案是,大事与小事相对,精明与糊涂孪生。意思是说,对于大事应当精明,而对那些无关原则性的小事,则应该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怎样对待小事与大事,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这句名言流传了几百年依旧为人们所乐道,自有其道理。其实,真精明与真糊涂两者间只有一步之遥。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一些人,好像天底下只有他最精明,别人都是些傻子,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事事计较,处处谋算,玩弄心机权术,结果,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人则是表面含含糊糊,小事糊里糊涂,可是心里却明镜一般透亮。他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遇到大事一点儿也不含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在精明与糊涂的问题上,前一种人是最可怕的,我们可能称之为“大愚若智”者。而小事不计较、不在乎、稀里糊涂的,大事却不含糊的人属于大智若愚者。(www.xing528.com)
左宗棠这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他认为,精明与糊涂是一对矛盾的字眼,人们又比较倾向于“精明”一词,这当然是再正常不过了,谁不首先考虑自己呢?但是有些时候,如果你把糊涂融入自己的做人之道中,或许就会游刃有余。
左宗棠的“凡小事精明,必误大事”的认识无疑是一种大智慧。与左宗棠“同乡布衣之交,共事日久,相知最真”的杨昌浚对左宗棠的一生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凡有利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见无不为,为无不力。”
也就是说,在国家大事上,左宗棠特别认真,从未糊涂过。另外,在教育子女这样事关耕读家风能否传延、左家门风能否光大的大问题上也从未糊涂过。而在一些小事上,左宗棠却很少去计较。比如,在他一生的交往中,胡雪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
如果真要是不分大事小事一概计较的话,胡雪岩的许多行为都是左宗棠所不能容的。但是,左宗棠从未去计较这些,而是只关注粮饷的筹集,别的一概不过问,从而既维持了自己与胡雪岩的朋友关系,又保证了部队的供给。
“小事精明必误大事”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只关注局部,忽视整体和全局。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这样也许尚无大的过失,但对一个领导者来说,必然贻害无穷,在相当的范围内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们还应看到,在小事上糊涂、在大事上认真这种道家的智慧,不但在社会生活中能让人从容处事,成就大业,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副润滑剂。
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在家庭中是没有什么“真理”可言的。如果样样件件都要一是一,二是二,教条而死板,没有一点儿余地和灵活性,那么,这个家庭很可能要出现危机。反之,如果夫妻双方彼此在许多家庭琐事上都装点儿糊涂,不斤斤计较,再把握好度,这个家庭肯定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总之,“糊涂”与“精明”的关系非常微妙,要分清场合用之。不能在办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时,糊涂为之,造成大失误;相反,对有些生活中的细碎事情,不必精明为之,不必斤斤计较,死缠不放,否则你就不会有朋友,不会得到更多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