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是有不同层次的。随着人类劳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们已有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如马克思所言,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5]。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灭了绝对贫困,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有了充分保障。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质量自然也就会有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国家能从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提高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希望自己能够有更高的收入,享有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教育、现代科技等资源,希望生活在更加公平、安全、绿色的环境中,等等。总之,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通过团结奋斗最终实现集体和个人的美好生活向往。
作为对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回应,2035年远景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即到2035年时,我国综合国力要实现大幅度的跃升,构建起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教文卫体等领域加速发展,文化、教育、人才、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业已建成,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外交领域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城乡间地域间等差距明显缩小,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各个领域的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不断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一系列指标都是在我国各领域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事物客观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在更高层次上对未来发展作出的全新展望,形成多元综合的科学的需要体系,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