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学展望[民生对国家发展的标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学展望[民生对国家发展的标志]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美好生活的状况直接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有别于传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人民幸福和生活的美好更应该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标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学展望[民生对国家发展的标志]

自古以来,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或政体,民生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不重视民生的统治往往短命。“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思是说要做好民生的根本在于勤劳。现代的民生含义当然与古代差异极大。从整体来看,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民生是指为了维护民众生存及发展而从事的各项具体事项的总和,即只要是和人民有关的事情,都可以称为民生。狭义上的民生则指大众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以及能给他们提供的发展机遇和权益保护等。

民生理念是对民生状况、民生问题及改善民生所形成的理性认识、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是紧紧围绕“何为民生,为什么要关注民生,怎样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的相关思考、论断及其观点和理论。我国在新时期所遵循的民生理念,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指引展开,其中的人学思想深刻而丰富。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丰子义曾就人学做出过一个经典概括:“所谓人学,就是对人的整体性理解和研究,即从整体上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的本质、人的活动、人的价值等基本原则的学科或研究领域。”[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民生理念,是围绕着民生实践的一系列观点和见解的总和,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规律的根本方法论以及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美好生活的状况直接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成色。这里的人学主题非常明显地聚焦到现实的、最大多数的人身上,即人不是抽象的和固定不变的,人是分群和分层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最大多数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于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就成了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共同富裕就突出地上升为现时代的人学主题。共同富裕关注的是最大多数的人(重点还是相对弱势的人)的发展,进而可推导出所有人的发展,因为强势群体的人实际上已经率先(在财产上)得到发展。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理念可以体会到,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虽然我们目前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但从对人的整体性理解来看,如果只关注抽象的人,那相对弱势的人的发展必然会因“平均”而被忽略或边缘化,因而对于整体的人的发展状况的反映必然失真。而如果相对弱势人的发展,经由共同富裕的努力最终得以实现,那么整个人群体的发展就会被推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会呈现出国强民富的总体风貌。(www.xing528.com)

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不仅仅表现在总体经济实力的硬性指标上,在软实力方面的表现也不容忽视。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有别于传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人民幸福和生活的美好更应该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